丞字康熙字典熱度:4734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chéng,【漢字註音】ㄔㄥˊ

【語音朗讀】

【子集上】【一】【丞字五行屬金】

【子集上】【一字部】

【廣韻】署陵切【集韻】【韻會】辰陵切【正韻】時征切,𠀤音承。

【玉篇】繼也。

【廣韻】佐也。

【正韻】副貳也。

【禮·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又【戰國策】堯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湯有三輔。又【前漢·百官表】丞相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

【註】應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

又【前漢·淳于長傳】扶丞左右,甚有甥舅之恩。

又【宋史·天文志】紫微垣西蕃七星,第七星爲上丞。東蕃八星,第八星爲少丞。

又與承通。

【史記·張湯傳】於是丞上指。今本或作承。

又【廣韻】常證切,承去聲。縣名。在沂州,匡衡所居。

又【韻補】叶之郢切。與拯通。

【揚雄·羽獵賦】丞民於豐桑。


考證:〔【禮·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師傅,有疑丞。〕 謹照原文師傅改師保。

詞條更新時間:2025-07-17

丞字的字形演變


鐵1.71.3(甲)

尹丞鼎(金)
西周

卅八年上郡守慶戈(金)
戰國晚期

說文‧廾部

睡虎地簡24.18(隸)

秦詔權(篆)

天文雜占3.2(隸)
西漢

居延簡甲11(隸)
西漢

一號墓封泥211(隸)
西漢

曹全碑(隸)
東漢

楷書

丞字的甲骨文


鐵171.3合2279賓組

丞字的象形文

讀音:chéng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楚簡;

石鼓文;

小篆丞;

小篆拯;

小篆抍;

小篆撜;

隸書

讀音:chéng

“丞” 本義是救援、輔助。商甲骨文1下邊是一坑穴形,中間有人陷入,上邊有一雙手在拉救,救助的字義十分明顯。甲骨文2及金文1均象雙手在向上提人,做拯救或扶助狀。金文3象被救之人張開大口呼救,其形其義更加生動。秦石鼓文和小篆將陷坑寫作“山” ,從坑中將人拉上來和從山上將人救下來的意義相同。此字後加 “手” 寫作 “拯” ,專作拯救義; 而 “丞” 字則多用於輔助。如幫助皇帝做事的大臣稱 “丞相” ,幫助縣令工作的副職叫 “縣丞” 。漢隸書( 《曹全碑》 )大膽簡化篆書的筆畫,是文字的一大進步。

表示 “拯” 義的小篆還有 “抍” 和 “撜” 兩個字。“抍” 小篆寫作 “” 。 左邊是手, 右邊是 “升” 。 用手將被救之人從坑中提升出來。“撜” 小篆寫作 “” 。 表示用 “手” ( 扌 )幫助其 “登” 上來。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丞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丞
中国大陆
台湾 丞
台湾
香港 丞
香港
日本 丞
日本
韩国 丞
韩国
旧字形 丞
旧字形

丞字說文解字

【卷三】【𠬞】

『說文解字』

翊也。从廾从卩从山。山高,奉承之義。署陵切〖注〗𢌼。

『說文解字注』

(丞)翊也。翊當作翼。俗書以翊爲翼,翼猶輔也。哀十八年左傳曰:使帥師而行,請承。杜曰:承,佐也。承者丞之假借。文王世子引記曰:虞夏商周用師保,有疑丞。百官公卿表丞相,應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按漢凡官多有丞者皆以輔之。从廾,从卪,从山。四字當作從𡴺二字。山部曰:𡴺,高山之節。山高,山高謂𡴺也。奉承之義。義當作意,字之誤也。凡高者在上,必竦手以承之。丞、承曡韵。署陵切。六部。

丞字解釋

丞字基本屬性

  1. 丞的部首:一部外筆畫:5筆畫總數:6倉頡號碼:nem

  2. 四角號碼:17109鄭碼查詢:xkaBig5編碼:A5E0gb2312碼:D8A9

  3. uni-code:基本区 U+4E1E首尾分解:氶一部件分解:丞

  4. 造字法:会意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金

  5. 異體字:拯㞼㞼 𤇏 𤉋 拯㞼

丞字基本含義

  1. 幫助,輔佐:~相(古代輔佐帝王治理國家大事的統率百官的最高大臣)。

  2. 封建時代輔佐主要官員做事的官吏:府~。縣~。

  3. 古同“承”,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