釫字康熙字典熱度:614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huá,wū,【漢字註音】ㄏㄨㄚˊ

【語音朗讀】

【戌集上】【金】【釫字五行屬】

【戌集上】【金字部】

【廣韻】戸花切【集韻】胡瓜切,𠀤音華。

【廣韻】兩刃臿也。

又【集韻】時遮切,音闍。義同。

又洪孤切,音胡。泥鏝也。塗工之具。本作鋘。

又【廣韻】哀都切【集韻】汪胡切,𠀤音烏。義同。

詞條更新時間:2025-05-01

釫字的象形文

讀音:huá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𥈸;

小篆㭉;

小篆釫;

小篆𥈸;

隸書

讀音:huá

“㭉”指一種兩麵有刃的鍬。 《說文》: “㭉, 兩刃臿也。 ”也指鏵犁類農具。 甲骨文寫作“” 。 上邊是兩個銳角, 表示臿 (chā)刃; 下邊或“木”或“未”都是表示木製或與農作物有關的符號。小篆寫作“” ,仍依稀可見上端的銳角形。 後經隸書 “” 到楷書 “㭉” , 銳角成為 “艸”(草字頭), 形義全失, 表示此義的小篆也寫作“” (釫)。

與 “㭉”形製用途相同的有 “𥈸”字。 讀xū。 《說文》稱: “𥈸, 㭉,臿也。從木; 入, 象形;䀠聲” 。這裏將“䀠” (讀jù)作為聲符。 筆者認為“䀠”是表示用鏵耕田時為使田壟筆直, 兩眼(䀠)均分左右的意思, 表達的是操作“㭉”時的技術要領。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釫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釫
中国大陆
台湾 釫
台湾
香港 釫
香港
韩国 釫
韩国
旧字形 釫
旧字形

釫字說文解字

【卷六】【木】

『說文解字』

兩刃臿也。从木;𦫳,象形。宋魏曰㭉也。釫,或从金从于。互瓜切

『說文解字注』

(㭉)㒳刃臿也。兩刃臿者,謂臿之兩邊有刃者也。臿者,刺土之器。釋器曰:𣂁謂之疀。𣂁鍫、疀臿皆古今字。作臿者,就舂臼之義引伸之。俗作郭衣鍼之鍤,非也。金部曰:銛、鈂、䤥皆臿屬。鐅,河內謂臿頭金也。此云兩刃臿則又與凡臿不同。方言曰。臿,燕之東北朝鮮洌水之閒謂之𣂁,宋魏之閒謂之鏵,或謂之鍏,江淮南楚之閒謂之臿,沅湘之閒謂之畚,趙魏之閒謂之喿,東齊謂之梩。按㭉鏵古今字也。方言渾言之。許析言之耳。高注淮南曰:臿,鏵也。青州謂之鏵,有刃也。三輔謂之𨬞。釋名:鍤,插也。掘地起土也。或曰銷。銷,削也,能有所穿削也。或曰鏵。鏵,刳也。刳地爲坎也。其板曰葉,象木葉也。高、劉皆作鏵。高云有刃。當作有兩刃。奪一字耳。㭉字亦作鋘。吳越春秋:夫差夢兩鋘殖吾宮牆。大宰噽占之曰:農夫就成,田夫耕也。公孫聖占之曰:越軍入吳國,伐宗廟,掘社禝也。玄應曰:㭉,古文奇字作鋘。李賢引何承天纂文、張揖字詁作𨦚。𨦚又鋘之俗。承天改吳爲㕦,因又改鋘爲𨦚耳,非張揖有𨦚字也。吳𦾓皆在古音弟五部。從木謂柄。𦫳,𧰼形。從𦫳者,謂兩刃如羊兩角之狀。互瓜切。古音在弟五部。宋魏曰㭉也。方言云宋魏之閒謂之鏵是也。嘗論方言之字,多爲後人以今易古,以俗易正。此其一耑也。

(釫)或從金亏。亏聲也。𦾓,𠌶聲。𠌶,亏聲。鏵卽釫字也。

釫字解釋

釫字基本屬性

  1. 釫的部首:金部外筆畫:3筆畫總數:11倉頡號碼:cmms

  2. 四角號碼:81127鄭碼查詢:pbzBig5編碼:D840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91EB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鏵圬圬 鏵

釫字基本含義

1. 釫 [huá]2. 釫 [wū]

釫 [huá]
  1. 古同“鏵”,耕地起土的農具。

釫 [wū]
  1. 古同“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