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字康熙字典熱度:2592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yīn,【漢字註音】ㄧㄣ

【語音朗讀】

【申集上】【艸】【茵字五行屬木】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於眞切,音因。

【說文】車重席。

【詩·秦風】文茵暢轂。

【註】文茵,虎皮也。

【前漢·丙吉傳】此不過汙丞相車茵耳。

【註】茵,蓐也。

又【班固·西都賦】乗茵步輦。

【漢儀註】皇后、婕妤乗輦,餘者以茵,四人對舉四角,輿而行也。

又【本草】茵蔯,蒿。

【註】經冬不死,更因舊苗而生,故名因陳。

【杜甫詩】茵蔯春藕香。

又茵芋,藥名。 茵蓐。或作鞇。

【集韻】亦作箇,通作絪、裀。

詞條更新時間:2025-05-01

茵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艸部

說文或體

居延簡甲1039(隸)
西漢

楷書

茵字的象形文

讀音:yīn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楚簡;

秦簡;

小篆因;

小篆茵;

隸書因;

隸書茵

讀音:yīn

“因” 是 “茵” 的初文,即編織的草席,後借作原因的因。《說文》: “因,就也。從口、大。” 甲骨文、金文、楚簡、小篆等字形雖不盡相同, 但可看出演變的脈絡, 順序寫作 “” 。 其中 “口” 是席子的外輪廓; 裏邊的 “” 是 “大”字,即正麵的人形和編織紋 “仌” 形,會意人睡在席上。小篆又加 “艸”寫作 “” (茵)。 隸書(漢《白石神君碑》 )等寫作 “” , 雖已是今文,但基本結構未變。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茵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茵
中国大陆
台湾 茵
台湾
香港 茵
香港
日本 茵
日本
韩国 茵
韩国
旧字形 茵
旧字形

茵字說文解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車重席。从艸因聲。鞇,司馬相如說:茵从革。於眞切

『說文解字注』

(茵)車重席也。秦風文茵。文、虎皮也。以虎皮爲茵也。从艸。因聲。於眞切。十二部。

(鞇)司馬相如說茵从革。葢亦凡將篇字。廣雅釋器曰。靯?謂之鞇。釋名曰。靯?、車中重薦也。

茵字解釋

茵字基本屬性

  1. 茵的部首:艸部外筆畫:6筆畫總數:9倉頡號碼:twk

  2. 四角號碼:44600鄭碼查詢:ejdBig5編碼:AFF4gb2312碼:D2F0

  3. uni-code:基本区 U+8335首尾分解:艹因部件分解:艹囗大

  4. 造字法:形声;从艹、因声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木

  5. 異體字:筃絪鞇鞇𩎪 鞇 筃 絪鞇

茵字基本含義

  1. 鋪墊的東西,墊子、褥子、毯子的通稱:~褥。~席。~飪(寢褥和烹飪,引申為睡眠和飲食)。綠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