眎字康熙字典熱度:679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shì,【漢字註音】ㄕˋ

【語音朗讀】

【午集中】【目】【眎字五行屬】

【午集中】【目字部】

【玉篇】古文視字。註詳見部五畫。

【魏志·武帝紀】袁紹虎眎四州。

【宋史·流球國傳】眎月盈虧以紀時。

【文子·微明篇】眎于冥冥,聽于無聲。

又人名。

【南史·蕭思話傳】蕭惠明子眎素。

又【廣韻】神至切,音示。

【玉篇】語也。

【廣韻】呈也。

【前漢·趙充國傳】以眎羌虜。

【註】眎,亦示字。

詞條更新時間:2025-05-01

眎字的象形文

讀音:shì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1;

金文2;

金文睗;

金文睗;

金文睗;

金文睗;

金文睗;

說文古文1;

說文古文2;

侯馬盟書;

小篆眡;

小篆視;

小篆睗;

隸書

讀音:shì

“視”是看,觀察。《說文》: “視,瞻也。從見、示。眎,古文視; 眡,亦古文視。” 甲骨文與“說文古文”2字素相同, 寫作“” (眎)。既是用“” (目)看“” (示, 祭祀時的神柱)神顯示的會意字,也是“從目, 示聲” 的形聲字。 “說文古文” 1及金文寫作“” (眡, 以“氏”作聲符)。小篆將“目”改“見” , 寫作“” 、 ”兩個字。隸書(漢《史晨碑》 )寫作“”。

“睗” (讀shì) 《說文》: “睗,目疾視也。”就是眼睛疾速地觀看。金文、小篆分別寫作“” ,字形雖不盡相同,但基本構成完全一樣,由表示眼睛的 “目” 和表示置換、易手的 “易”組合,以此表示眼睛從此處突然轉向另一處。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眎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眎
中国大陆
台湾 眎
台湾
日本 眎
日本
韩国 眎
韩国
旧字形 眎
旧字形

眎字說文解字

【卷一】【示】

『說文解字』

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凡示之屬皆从示。𥘅,古文示。神至切

『說文解字注』

(示)天𠂹象。見吉凶。見周易𣪠辭。所㠯示人也。从二。古文上。三𠂹、謂川。日月星也。觀乎天文㠯察時變。見周易賁彖傳。示神事也。言天縣象箸明以示人。聖人因以神道設敎。凡示之屬皆从示。神至切。古音第十五部。中庸、小雅以示爲寘。

(𥘅)古文示。所謂古文諸丄字皆从一也。

眎字解釋

眎字基本屬性

  1. 眎的部首:目部外筆畫:5筆畫總數:10倉頡號碼:bummf

  2. 四角號碼:61091鄭碼查詢:lbkBig5編碼:none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770E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示視示 視

眎字基本含義

  1. 同“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