侻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
侻的基本解釋
侻
【繁體漢字】侻,【漢語拼音】tuó,tuì,【漢字註音】
【語音朗讀】
【子集中】【人】【侻字五行屬】
【子集中】【人字部】
【廣韻】【集韻】【正韻】他括切【韻會】他活切,𠀤音脫。合也。
【揚子·法言】荀卿非數家之書侻也。
【註】彈駁數家,侻合於敎。
又𥳑易也。
【淮南子·本經訓】其行侻而順情。
又輕也。
【魏志·王粲傳】劉表以粲體弱通侻,不甚重也。
【蜀志】彭𣴎獄中與孔明書,頗以被酒侻失。𠀤與脫通。
詞條更新時間:2025-05-01
侻的部首:人部外筆畫:7筆畫總數:9倉頡號碼:ocru
四角號碼:28212鄭碼查詢:nujrBig5編碼:CDE7gb2312碼:none
uni-code:基本区 U+4FBB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
1. 侻 [tuó]2. 侻 [tuì]
簡易。
適當,應當。
同“脫”。
恰好,相宜。
子集醜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集備考補遺考證按部首查詢康熙字典起名大全康熙字典
瘄倰剡紻𨆉𡲯𡕋𠈄扡焛䛘捥楆挨𪓬苙𢃢𦢻蜺㔊爜胁𩎸𡗿𥧇椎𢨂䬙𩗵𦪧𩰏擊㘉𤜹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