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持
【繁體漢字】持,【漢語拼音】chí,【漢字註音】ㄔˊ
【語音朗讀】
【卯集中】【手】【持字五行屬金】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韻】直之切【集韻】【韻會】澄之切,𠀤音治。
【說文】握也。
【廣韻】執也。
【詩·大雅·鳧鷖序】持盈守成。
【疏】執而不釋謂之持,是手執之也。
【禮·射義】持弓矢審固。
【史記·秦始皇紀】大吏持祿取容。
又把持也。
【史記·酷吏傳】寧成爲任俠,持吏長短。
又軍持,汲水具,梵語也,猶華言缾。
【陸游詩】遊山雙不借,取水一軍持。
【註】不借,草履名。
又【正韻】𨻰知切,音馳。義同。
又叶𨻰如切,音除。
【古隴西行】淸白各異尊,酒上玉華疏。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30
“寺”本義是官署,如大理寺(國家司法衙門)。《說文》: “寺,廷也,有法度者也。” 寺字上邊是篆文的止(即足) ,表示足跡所至,也作停止和住講; 寺的下邊是“寸” ,寸在篆文中表示法度,止、寸合起來會意執法的人所到所住的地方。後來由於東漢明帝夜夢金人,恰值古印度(天竺)僧人用白馬馱佛經來中國,明帝命其住在鴻臚寺(國家禮儀機關),從此由官府引申為寺廟。此後凡僧人的居所和供佛之處稱為寺。“寺”在初期也指手持、拿著,即 “持” 。“持” 最初字形偏少,也借用 “寺”作“持” 。戰國時金文寫作“、
” , 與 “持”字形不合, 或為借用。小篆在 “
” (寺)旁加“
” (手)寫作“
” 。 《說文》: “持, 握也。從手, 寺聲。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握也。从手寺聲。直之切
『說文解字注』
(持)握也。从手。寺聲。直之切。一部。
持的部首:手部外筆畫:6筆畫總數:9倉頡號碼:qgdi
四角號碼:54041鄭碼查詢:dbdsBig5編碼:ABF9gb2312碼:B3D6
uni-code:基本区 U+6301首尾分解:扌寺部件分解:扌士寸
造字法:形声;从扌、寺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金
異體字:
拿著,握住:~筆。~槍。~牢(把穩)。
遵守不變:堅~。~久。~操(保持節操)。~之以恒。
主張,掌管:主~。~平。~國。~重。~之有故(立論有根據)。
對待,處理:~身(對待自己)。~盈。~勝。
扶助: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