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沬” (讀huì)是洗臉。《說文》 : “沬,灑麵也。” 甲骨文寫作“、
” , 象一人踞於皿前以水洗麵之形, 造型之生動不亞於簡筆畫。“說文古文” 寫作 “
, 右邊的人形雖成 “頁” 字, 但左邊的雙手捧水形更加明顯。 金文寫作 “
、
、
” , 字形發生巨變, 但人和水這兩個基本字素保留下來。 小篆將此字一分為二。 其一寫作 “
” , 人形和雙手省改為 “未”字, 成為 “從水, 未聲” 的形聲字。 其二寫作 “
” (𩒳讀mèi)。 隸書隨小篆結構寫作 “
”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洒面也。从水未聲。湏,古文沬从頁。荒內切
《說文解字注》
(沬)洒面也。律歷志引顧命曰:王乃洮沬水。師古曰:沬,洗面也。禮樂志:霑赤汗,沬流赭。晉灼曰:沬,古靧字。檀弓:瓦不成味。鄭云:味當作沬。沬,靧也。按此沬謂瓦器之釉,如洗面之光澤也。从水未聲。荒內切。十五部。
(頮)古文沬,从廾水,从頁。各本篆作湏,解作从頁,今正。尚書:王乃洮頮水、釋文曰:說文作沬。云古文作頮。文選:頮血飲泣。李注曰:頮,古沬字。李注本作古文沬字,奪文耳。陸語尤可證。說文作頮,從兩手匊水而洒其面,會意也。內則作靧,從面貴聲。葢漢人多用靧字。沬,頮本皆古文。小篆用沬,而頮專爲古文。或奪其𠬞,因作湏矣。
沬的部首:水部外筆畫:5筆畫總數:8倉頡號碼:ejd
四角號碼:35190鄭碼查詢:vbkoBig5編碼:AA7Agb2312碼:none
uni-code:基本区 U+6CAC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湏頮湏亹 湏 靧 頮 𤅚 𤅣 𩒳 𬐿 𬜃 湏
古同“昧”,微暗。
古地名,在今中國河南省淇縣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