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樹” 的本義是種植、栽種。引申為木本植物的總稱。商周的甲骨文、金文、“說文籀文”及秦石鼓文、小篆1都寫作 “尌” ,象用手在器皿中栽種草木或育苗的形狀。此形也是在 “壴” (讀zhù,鼓)上插飾物(如羽毛、樹葉等),本義是樹立,使其向上直立,後多用作偏旁。小篆2另加一 “木”字旁,寫作 “樹” ,與 “尌”字分開,成為同音近義的兩個字,並專指木本植物。漢隸書( 《楊震碑》等)將小篆的弧筆圓折改為直筆方折,從而跳出古文字的窠臼。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五】【壴】
『說文解字』
立也。从壴从寸,持之也。讀若駐。常句切
『說文解字注』
(尌)立也。與人部侸音義同。今字通用樹爲之,樹行而尌廢矣。周禮注多用尌字。从壴从寸。寸,此字補。持之也。寸與又古通用,又者手也,此說从寸之意。壴而復持之則固矣。壴亦聲。讀若駐。常句切。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