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柄
【繁體漢字】柄,【漢語拼音】bǐng,【漢字註音】ㄅㄧㄥˇ
【語音朗讀】
【辰集中】【木】【柄字五行屬木】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陂病切,兵去聲。一作棅。
【說文】柯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秦無盧。
【註】戈戟柄。
又爵豆之屬亦有柄。
【禮·祭統】尸酢夫人執柄。
【管子·弟子職】進柄尺。
又本也。
【易·下繫】坤爲地爲柄。
又權也。
【左傳·襄二十三年】旣有利權,又執民柄。
又【韓非子·二柄篇】二柄𠛬德也。
又山名。
【山海經】柄山,其上多玉。
又通枋。詳枋字註。
又通秉。斗柄。
【史記·天官書】作斗秉。
又【集韻】補永切,音丙。持也。
又【唐韻】【古音】必漾切。義同。
詞條更新時間:2025-07-04
“柄”是器物的把兒,如斧柄等。《說文》: “柄,柯也。”引申職權、根本等義。甲骨文和小篆1雖字形各異,結構不同,但都是“從木,丙聲” 的形聲字(甲骨文是木上丙下結構,小篆是木左丙右結構) ,字義無別。小篆2的聲符用 “秉”字。 秉的甲骨文寫作 “” , 金文寫作 “
” , 是手持一“禾”形,會意抓、握。與 “木”組合成“棅”字,既是“從木,秉聲” 的形聲字,也可會意手握木(柄)。隸書將小篆的 “
”寫作“
” , “
”寫作“
” , “
”寫作“
” , 脫離了古文字。
注: 參看 “秉” 字釋文。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六】【木】
『說文解字』
柯也。从木丙聲。棅,或从秉。陂病切
『說文解字注』
(柄)柯也。柄之本義專謂斧柯。引伸爲凡柄之偁。周禮、禮經作枋。丙聲方聲同在十部也。從木。丙聲。陂病切。古音在十部。
(棅)或從秉。秉聲古亦在十部也。莊子天道篇。天下奮棅而不與之偕。管子山權數篇。此謂君棅。按古又以秉爲柄。如左傳國子實執齊秉。前五行志殺生之秉終矣。
柄的部首:木部外筆畫:5筆畫總數:9倉頡號碼:dmob
四角號碼:41927鄭碼查詢:faloBig5編碼:AC60gb2312碼:B1FA
uni-code:基本区 U+67C4首尾分解:木丙部件分解:木丙
造字法:形声;从木、丙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木
異體字:秉棅棅棅 秉 𥟱棅
植物的花、葉或果實跟枝莖連著的部分:葉~。花~。
器物上的把兒:刀~。勺~。
量詞,用於有柄物:一~傘。
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把(bǎ)~。話~。
執掌:~政(執掌政權)。~國。
權:國~。民~。
根本:“謙,德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