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字康熙字典熱度:1535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bù,【漢字註音】ㄅㄨˋ

【語音朗讀】

【酉集下】【邑】【部字五行屬水】

【酉集下】【邑字部】

【廣韻】【正韻】裴古切【集韻】【韻會】伴姥切,𠀤音蔀。

【集韻】總也,統也。

【前漢·地理志】凡十三部置刺史。

【後漢·宗室傳】柱天都部。

【註】柱天者,若天之柱。都部者,都統其衆也。

又【廣韻】署也,六卿之署曰六部。

又分也。

【荀子·王霸篇】名聲部發於天地之閒。

【註】部,猶分布。言聲稱四溢也。

又【正韻】部曲也。

【前漢·李廣傳】行無部曲。

【註】將軍領軍皆有部曲,大將軍營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軍侯一人。廣尚𥳑易,不立部曲也。

又星辰布列亦曰部。

【史記·歷書】分其天部。

【註】分部二十八宿爲距度也。

又五行謂之五部。

【前漢·律歷志】起五部。

【註】五部,謂金木水火土也。

又書分四部。

【正字通】晉李充爲著作郞,刪定典籍,以類相從,分五經爲甲部,史記爲乙部,諸子爲丙部,詩賦爲丁部,甚有條貫,祕閣以爲永制。《唐書·藝文志》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爲次,因充制也。

又星名。

【晉書·天文志】北斗七星,七曰部星,亦曰應星主兵。

又【字彙補】斗蓋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蓋,部長二尺。

又與棓同。大杖也。

【淮南子·說山訓】羿死桃部。

又百部,藥名。蔓生,根多百十相連。一名野天門冬。

又【唐韻】蒲口切【集韻】【韻會】薄口切,𠀤音培,讀與剖近。部婁,小阜也。

【左傳·襄二十四年】部婁無松柏。

又【字彙補】府九切,音否。

【闞駰·十三州志】諺云:仕宦不偶値冀部。


考證:〔【前漢·地理志】置刺史部十三州。〕 謹照原文改凡十三部置刺史。〔【晉書·天文志】北斗七星,七曰部星,亦曰應主兵。〕 謹照原文應字下增星字。〔【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蓋,部長二寸。〕 謹照原文二寸改二尺。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30

部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邑部

睡虎地簡10.12(隸)

老子乙前101上(隸)
西漢

縱橫家書162(隸)
西漢

古地圖(隸)
西漢

嵩山太室闕銘(隸)
東漢

北海相景君銘(隸)
東漢

石門頌(隸)
東漢

楷書

部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部
中国大陆
台湾 部
台湾
香港 部
香港
日本 部
日本
韩国 部
韩国
旧字形 部
旧字形

部字說文解字

【卷六】【邑】

『說文解字』

天水狄部。从邑咅聲。蒲口切

『說文解字注』

(部)天水狄部。地理志天水無狄部。未詳。顧氏祖禹曰。漢天水郡、今陜西鞏昌府以東秦州之境是其地。从邑。否聲。蒲口切。四部。按廣韵曰。部、署也。許冣目曰。分別部居。不相雜廁。

部字解釋

部字基本屬性

  1. 部的部首:邑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0倉頡號碼:yrnl

  2. 四角號碼:07627鄭碼查詢:sujyBig5編碼:B3A1gb2312碼:B2BF

  3. uni-code:基本区 U+90E8首尾分解:咅阝部件分解:立口阝

  4. 造字法:形声;右形左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水

  5. 異體字:郶郶郶

部字基本含義

  1. 全體中的一份:~分(“分”讀輕聲)。外~。腹~。局~。全~。~件。~位(位置)。

  2. 機關企業按業務範圍分設的單位:外交~。編輯~。~隊(軍隊)。

  3. 具有統屬關係:所~五十人。~下。~將。~屬。~首。~落(luò)。

  4. 安置安排:~署。

  5. 量詞:一~小說。三~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