卲字康熙字典熱度:897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shào,【漢字註音】

【語音朗讀】

【子集下】【卩】【卲字五行屬】

【子集下】【卩字部】

【唐韻】實照切【集韻】【韻會】時照切,𠀤音劭。

【說文】高也。从卪,召聲。年高德卲。从邑,誤。

【揚子·法言】種蠡不彊諫而山棲,賢不足卲也。又【集韻】時饒切,音韶。義同。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30

卲字的字形演變


花275(甲)

作周公簋(金)
西周早期

𠭯鐘(金)
西周中期

陳侯因敦(金)
戰國中期

包2.95(楚)

說文‧卩部

楷書

卲字的金文


作周公簋西周早期集成4241

沈子它簋蓋西周早期集成4330

卲作寶彝器西周早期集成10543

𠭯鐘西周中期集成88

𤼈鐘西周中期集成249

剌鼎西周中期集成2776

史墻盤西周中期集成10175

㝬鐘西周晚期集成260

𧽙鼎西周晚期集成2815

頌鼎西周晚期集成2829

毛公鼎西周晚期集成2841

頌簋西周晚期集成4333

頌簋蓋西周晚期集成4338

大師虘豆西周晚期集成4692

頌壺西周晚期集成9731

麓伯簋西周周金三/四十一

秦公鎛春秋早期集成269

秦公簋春秋中期集成4315

卲王之諻簋春秋晚期集成3634

楚王酓璋戈戰國早期集成11381

鄂君啟舟節戰國中期集成12113

中山王昔鼎戰國晚期集成2840

中山王昔壺戰國晚期集成9735

陳侯因敦戰國中期集成4649

卲字的象形文

讀音:zhāo


金文昭;

金文昭;

金文昭;

金文卲;

金文卲;

金文卲;

金文卲;

金文邵;

侯馬盟書邵;

小篆昭;

小篆邵;

小篆邵

讀音:zhāo

“昭” 是光明。《說文》 : “昭,日明也。從日,召聲。”金文寫作“” , 由 “日” 和 “邵”組成。 小篆寫作 “” 。 在周代文字還不齊全時,也借“邵”代“昭” 。

“邵” 是高尚美好。《說文》 : “邵,高也。從卩,召聲。” 這裏的“卩” (讀jié) ,是禮節的 “節” 的初文。“召” 是在田間勞作的農友互相招呼,坐下來互敬飲食(參看 “召” 字釋文) ,因此 “邵” 是高尚美好義。 金文寫作 “” , 右邊是躬身的人形, 左邊是召喚的“召” 。躬身召呼農友過來飲食自然是高尚的行為。

“邵”是古地名。《說文》: “邵,晉邑也。” 即春秋時晉國的城邑。“邵”字金文、 《侯馬盟書》 、 小篆寫作“” , 左邊的 “召”用作聲符,右邊的 “邑”表示城鎮等居民區。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卲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卲
中国大陆
台湾 卲
台湾
香港 卲
香港
日本 卲
日本
韩国 卲
韩国
旧字形 卲
旧字形

卲字說文解字

【卷九】【卩】

『說文解字』

高也。从卪召聲。寔照切

『說文解字注』

(卲)高也。廣雅釋詁同。法言曰。公儀子、董仲舒之才之卲也。又曰。賢皆不足卲也。从卪。召聲。寔照切。二部。

卲字解釋

卲字基本屬性

  1. 卲的部首:卩部外筆畫:5筆畫總數:7倉頡號碼:srsl

  2. 四角號碼:17620鄭碼查詢:ydjyBig5編碼:CA73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5372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

卲字基本含義

  1. 古地名,在今中國山西省垣曲縣。

  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