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字康熙字典熱度:3472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yì,【漢字註音】ㄧˋ

【語音朗讀】

【寅集下】【弋】【弋字五行屬火】

【寅集下】【弋字部】

【唐韻】與職切【集韻】【韻會】逸職切,𠀤音翊。

【玉篇】繳射也。

【韻會】弋,繳射飛鳥也。

【周禮·夏官·司弓矢】矰矢,茀矢用諸弋射。

【冬官·考工記】弓人爲弓,往體多,來體寡,謂之夾庾之屬,利射侯與弋。

【詩·鄭風】弋鳧與鴈。

【疏】弋謂以繩繫矢而射也。

【列子·湯問篇】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纖繳,乗風振之,連雙鶬於靑雲之際。

【註】蒲且子,古善弋射者。

又左弋,官名。

【前漢·百官表】少府屬有左弋。太初元年,更名爲佽飛,掌弋射。

又【韻會】弋,取也。

【書·多士】非我小國,敢弋殷命。

【註】弋,取也。

【疏】弋,射也。射而取之,故弋爲取也。

又【玉篇】橛也。所以挂物也。

【爾雅·釋宫】雞棲於弋爲榤。

【疏】弋,橜也。

【玉篇】一作杙。又【釋宮】樴謂之杙。

【註】橜也。

又黑色。

【前漢·文帝紀贊】身衣弋綈。

【註】如淳曰:弋,皁也。師古曰:弋,黑色也。

又水名。

【隋書·地理志】鄱陽郡弋陽縣,舊曰葛陽,有弋水。

又縣名。

【後漢·郡國志】北地郡弋居縣。

又國名。

【前漢·𨻰湯傳】南排,月氏,山離,烏弋。

【註】山離,烏弋,去中國二萬里。

【揚雄·長楊賦】登南山瞰烏弋。又【後漢·西域傳】栗弋,國屬康居,出名馬蒲萄酒,特有名焉。

又無弋,羌部名。

【後漢·西羌傳】羌無弋爰劒者,秦厲公時爲秦所拘執,以爲奴隸,後得亡歸。羌人以奴爲無弋,以爰劒嘗爲奴隸,故因名之。

又姓。

【姓苑】出河東。今蒲州有弋氏。

【詩·鄘風】美孟弋矣。

【註】弋,姓也。

又與㚤通。

【韻會】㚤,婦官。通作弋。漢有鉤弋夫人。

【前漢·外戚傳】孝武鉤弋趙倢伃。武帝巡狩過河閒,使使召之。旣至,女兩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卽時伸。號曰拳夫人,居鉤弋宮。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30

弋字的字形演變


乙807(甲)

河582(甲)

後2.25.8(甲)

前7.31.4(甲)

陳31(甲)

農卣(金)
西周中期

戈冬方鼎(金)
西周中期

𤼈鐘(金)
西周中期

曶鼎(金)
西周中期

郭.魯.4(楚)

郭.緇.13(楚)

說文‧𠂆部

睡.日甲40(隸)

居延簡甲1667A(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楷書

弋字的甲骨文


乙807合1763賓組

乙1931合9019

河582合11031

珠299合4443

弋字的金文


𤼈鐘西周中期集成246

戈冬方鼎西周中期集成2824

曶鼎西周中期集成2838

農卣西周中期集成5424

史墻盤西周中期集成10175

琱生簋西周晚期集成4292

𠑇匜西周晚期集成10285

弋字的象形文

讀音:yì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小篆;

隸書

讀音:yì

“弋”本指木樁,後又指帶繩子的箭。《說文》: “弋,橛也。象折木衺銳者形。” 甲骨文1-2和金文1雖字形不一,但均象一頭削尖,一頭有椏杈的木橛形。因多在木橛上栓繩子懸掛物品,形狀與拴繩的箭相似,故這種箭也稱為 “弋” 。甲骨文3、金文2及小篆字形相近,傳承關係一目了然。隸書以特有的波磔筆畫將弋從象形字中脫離出來。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弋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弋
中国大陆
台湾 弋
台湾
香港 弋
香港
日本 弋
日本
韩国 弋
韩国
旧字形 弋
旧字形

弋字說文解字

【卷十二】【𠂆】

『說文解字』

橜也。象折木衺銳著形。从𠂆,象物挂之也。與職切文二

『說文解字注』

(弋)橜也。木部橜下曰:弋也。二篆爲轉注。爾雅曰:橜謂之杙。按俗用杙爲弋。顧用弋爲隿射字。其誤久矣。杙者,劉劉杙也。不爲橜弋字。弋象形。故从木也。象折木衺銳者形。者各本作著。不可通。今正。古箸與,者無二字。箸卽者字。折木之衺銳者爲橜。故上體象其衺銳。𠂆象物挂之也。凡用橜者爲有所表識。所謂楬櫫也。故有物挂之。又若舟之𢍿𢎄亦是。所以系舟也。故用爲合體之象形。與職切。一部。

弋字解釋

弋字基本屬性

  1. 弋的部首:弋部外筆畫:0筆畫總數:3倉頡號碼:ip

  2. 四角號碼:43000鄭碼查詢:hsBig5編碼:A47Cgb2312碼:DFAE

  3. uni-code:基本区 U+5F0B首尾分解:七丶部件分解:弋

  4. 造字法:象形漢字結構:单一结构漢字五行:火

  5. 異體字:杙黓隿𢍺㚤 隿 𢍺 𨾍 𩾢 杙 黓𢍺

弋字基本含義

  1. 用帶繩子的箭射鳥:~獲。~人何篡(“篡”,取,鴻雁飛得很高,射鳥的人無所施其技)。

  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