蚶字康熙字典熱度:723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hān,【漢字註音】ㄏㄢ

【語音朗讀】

【申集中】【虫】【蚶字五行屬水】

【申集中】【虫字部】

【唐韻】呼談切【集韻】【韻會】呼甘切,𠀤音憨。

【爾雅·釋魚】魁陸。

【註】《本草》云:魁狀如海蛤,圓而厚,外有理縱橫,卽今之蚶也。

【郭璞·江賦】洪蚶專車。

【註】蚶則徑四尺,背似瓦壟有文。

【唐書·孔戣傳】明州歲貢淡菜、蚶蛤之屬。

又【集韻】沽三切,音甘。螺之小者。

又胡甘切,音函。義同。 或作蜬、魽。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30

蚶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蚶
中国大陆
台湾 蚶
台湾
香港 蚶
香港
日本 蚶
日本
韩国 蚶
韩国
旧字形 蚶
旧字形

蚶字解釋

蚶字基本屬性

  1. 蚶的部首:虫部外筆畫:5筆畫總數:11倉頡號碼:litm

  2. 四角號碼:54170鄭碼查詢:iebBig5編碼:B346gb2312碼:F2C0

  3. uni-code:基本区 U+86B6首尾分解:虫甘部件分解:虫甘

  4. 造字法:形声;从虫、甘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水

  5. 異體字:魽蜬魽 𩼉 蜬

蚶字基本含義

  1. 〔~子〕軟體動物,介殼厚而堅實,生活在淺海泥沙中。肉可食,味鮮美。亦稱“魁蛤”;俗稱“瓦壟子”、“瓦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