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食” 是部首字。指可以吃的食物,引申吃、進食。《說文》 :“食,一米也。從皀 (讀xiāng,香米在盛器中),亼(讀jí,集)。或說亼皀也。 ” 甲骨文、金文字形很多, 主要有“、
、
、
、
”等寫法, 都是裝有食物的食器形。上邊是蓋子,小點是熱氣,中間是食物,下邊是食具。既象形又會意。小篆寫作“
” , 保留了甲、金文的上半部, 底部改為“匕”(勺, 食具), 字義不悖。 隸書(漢帛書、 《袁博碑》等)分別寫作 “
、
” , 逐步脫離了象形字, 成為今文。
與 “食” 字讀音相同,結構十分接近的字有 “冟” 字。甲骨文、金文寫作“、
、
、
、
” , 像一物蓋在表示香米的 “皀”上。用沒掀鍋蓋的煮米表示夾生飯,構思奇妙至極。《說文》: “冟,飯剛柔不調相著(煮) 。” 即米軟硬不均,夾生。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五】【皀】
『說文解字』
飯剛柔不調相著。从皀冂聲,讀若適。施隻切文四
『說文解字注』
(冟)飯剛柔不調相箸。按玉篇作飯堅柔調也。無不字。非也。堅與柔不龢。謂不純堅、不純柔。柔者與堅者㒳相附箸。飯之不美者也。米者謂之糪。則純有性者也。从皀。冖聲。讀若適。施隻切。十六部。
冟的部首:冖部外筆畫:7筆畫總數:9倉頡號碼:bhap
四角號碼:37712鄭碼查詢:wwnrBig5編碼:nonegb2312碼:none
uni-code:基本区 U+519F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 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
古同“適”,適當;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