淲字康熙字典熱度:535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biāo,hǔ,【漢字註音】ㄅㄧㄠ

【語音朗讀】

【巳集上】【水】【淲字五行屬】

【巳集上】【水字部】

【廣韻】皮彪切【集韻】皮虬切,𠀤音瀌。

【說文】水流貌。引《詩》淲池北流。○按今《詩》本作滮。

又【集韻】荒胡切,音呼。與滹同。

詞條更新時間:2025-07-02

淲字的字形演變


止高君鉦鋮(金)
春秋晚期

說文‧水部

楷書

淲字的金文


止高君鉦鋮春秋晚期集成423

淲字的象形文

讀音:biāo


金文1;

金文2;

古璽文涸;

小篆淲;

小篆滹;

小篆涸;

小篆𤃯;

隸書

讀音:biāo

《說文》 : “淲,水流貌。” 淲字像水奔湧時發出呼呼的聲響,也是 “滹” 字的初文。 金文寫作 “” , 虎的形狀雖不如甲骨文的虎象形,但仍可辨別出虎字結構。左邊的 “水” 寫法不一,是水無常形的原因。用 “水” (氵) “虎” 組成的淲字也可會意水勢凶猛,如虎生威。小篆寫作 “” , 已是規範文字, 結構至今未變。

“涸”指水枯竭。《說文》: “涸,渴也。從水,固聲。……也從水鹵舟。 ” 古璽文和小篆1寫作 “” , 用 “水” ( 氵 )和 “固” (固定)來表示水不能流動了。小篆2用 “水( 氵 ) 、鹵、舟” 三個字素表示 “水盡,鹵(鹵是鹽的初文)出,舟(船)停” 來描繪水涸的景象。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淲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淲
中国大陆
台湾 淲
台湾
香港 淲
香港
日本 淲
日本
韩国 淲
韩国
旧字形 淲
旧字形

淲字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水流皃。从水,彪省聲。《詩》曰:“淲沱北流。”皮彪切

《說文解字注》

(淲)水流貌。小雅:滮池北流。毛曰:滮,流貌。从水,彪省聲。隸不省。皮彪切。三部。詩曰:淲池北流。池,宋本作沱,非是。

淲字解釋

淲字基本屬性

  1. 淲的部首:水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1倉頡號碼:eypn

  2. 四角號碼:31117鄭碼查詢:vihBig5編碼:D641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6DF2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滸滮滮 滸

淲字基本含義

1. 淲 [biāo]2. 淲 [hǔ]

淲 [biāo]
  1. 〔~~〕(水)流動的樣子。

淲 [hǔ]
  1. 古同“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