啚字康熙字典熱度:1752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bǐ,tú,【漢字註音】ㄅㄧˇ

【語音朗讀】

【丑集上】【口】【啚字五行屬】

【丑集上】【口字部】

〔古文〕𠴿【唐韻】方美切【集韻】【韻會】補美切【正韻】補委切,𠀤音鄙。

【說文】嗇也,从口㐭。㐭,受也。

【集韻】通作鄙。

【韻會】俗以爲圖字,非。

詞條更新時間:2025-07-02

啚字的字形演變


佚61(甲)

珠186(甲)

木甘𤔲土簋(金)
西周早期

楚簋(金)
西周晚期

𦅫鎛(金)
春秋中期

說文古文

說文‧㐭部

天文雜占1.3(隸)
西漢

楷書

啚字的甲骨文


甲3401合6938

乙368合20726𠂤組

乙629合309賓組

乙839合15883賓組

粹1164合33074𠂤歷間

鐵145.2合10861𠂤賓間

佚532

前7.12.1合6939賓組

乙7673反合9810反賓組

鐵68.4合7875賓組

菁1.1合6057賓組

菁2.1合6057賓組

佚61合6060賓組

續5.7.9合11003賓組

掇2.132合32982歷組

金728合41754子組

珠186合6058賓組

啚字的金文


雍伯鼎西周早期集成2531

木甘𤔲土簋西周早期集成4059

恒簋蓋西周中期集成4200

楚簋西周晚期集成4247

楚簋西周晚期集成4248

𦅫鎛春秋中期集成271

啚字的象形文

讀音:bǐ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說文古文;

古璽文;

秦簡;

小篆啚;

小篆鄙;

隸書

讀音:bǐ

“鄙”是古帝王分封給子孫或大臣們遠離國都但能收取錢糧的小城鎮。五百家為一鄙,受封的人把這些地方當成自己的糧倉。《說文》: “鄙,五酂為鄙” 。甲骨文、金文1-2均寫作露天的糧倉形。即 “啚” (讀bǐ)字,啚是“鄙” 的初文,上象糧囤,下象墊石。小篆加 “邑” ,邑的甲骨文寫作“” , 上邊是圈起的城牆, 下邊是跪姿的人形, 表示居民區, 進一步說明鄙是城邑。又因邊遠閉塞,民風粗俗淺陋,故鄙有下賤、粗陋義。隸書將小篆的“”寫作“” , “”寫作“” ,脫離了古文字的行列, 從而進入今文時代。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啚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啚
中国大陆
台湾 啚
台湾
日本 啚
日本
韩国 啚
韩国
旧字形 啚
旧字形

啚字說文解字

【卷五】【㐭】

『說文解字』

嗇也。从口㐭。㐭,受也。𠴿,古文啚如此。方美切文四 重二

『說文解字注』

(啚)嗇也。下文云。嗇、愛濇也。水部曰。濇、不滑也。凡鄙吝字當作此。鄙行而啚廢矣。論語鄙夫、周書鄙我周邦、皆當作此。从囗。音韋。囗猶聚也。从㐭。㐭、受也。㐭所以受榖。引伸之凡受皆曰㐭。聚而受之、愛濇之意也。方美切。十五部。

(𠴿)古文啚如此。

啚字解釋

啚字基本屬性

  1. 啚的部首:口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1倉頡號碼:rjwr

  2. 四角號碼:60604鄭碼查詢:jejjBig5編碼:none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555A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鄙圖𠴿𠴿 圖 鄙 𧖳𠴿

啚字基本含義

1. 啚 [bǐ]2. 啚 [tú]

啚 [bǐ]
  1. 嗇;鄙吝。

  2. 鄉下或邊遠地區。

啚 [tú]
  1. 古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