曓字康熙字典熱度:878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bào,【漢字註音】ㄅㄠˋ

【語音朗讀】

【辰集上】【日】【曓字五行屬】

【辰集上】【日字部】

【唐韻】薄報切。

【說文】疾有所趨也。

【玉篇】猶耗也,猝也。今作暴。

詞條更新時間:2025-07-03

曓字的字形演變


乙2661(甲)

乙6696(甲)

甲914(甲)

虎父癸爵(金)
西周早期

說文‧夲部

楷書

曓字的象形文

讀音:bào


金文;

說文古文;

秦簡;

小篆1;

小篆2;

小篆3;

隸書

讀音:bào

“暴” 本義是曬。小篆象雙手捧出米在日光下曬。後加 “日” 部成“曝” ,是暴的後起形聲字。《論衡·解除》: “暴穀於庭,雞雀啄之。”小篆的 “暴”有兩個寫法: 表示曬義的 “暴” (讀pù)下邊是 “米” 字; 表示暴躁的“暴” (讀bào)是將“米”換成“本” 。此字在隸變時與暴溶為同一字,仍作 “暴” ,表示粗暴的暴字甲骨文、“說文古文” 寫作 “虣” (詳見“虣”字釋文)和“𣋴” ( )。

“𣋴”字上邊是“鹿”下邊是 “火” 和 “日” , 描繪鹿群在火熱的太陽下狂奔,以此表示狂暴。漢隸書( 《曹全碑》 )將小篆的弧筆圓折改為直筆方折,從而成為今文。今簡化字統一寫作 “暴”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曓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曓
中国大陆
台湾 曓
台湾
韩国 曓
韩国
旧字形 曓
旧字形

曓字說文解字

【卷十】【夲】

『說文解字』

疾有所趣也。从日出𠦍廾之。薄報切

『說文解字注』

(曓)疾有所𧼈也。𧼈當作趨。引申爲凡疾之偁。从日出夲廾之。會意。廾者,竦手也。薄報切。二部。按此與㬥二篆形義皆殊,而今隷不別。此篆主謂疾,故爲夲之屬。㬥主謂日晞,故爲日之屬。

曓字解釋

曓字基本屬性

  1. 曓的部首:日部外筆畫:13筆畫總數:17倉頡號碼:auuj

  2. 四角號碼:60408鄭碼查詢:kzfaBig5編碼:none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66D3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上中下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𣋦𣊴𣉱𣊻暴暴𣋦𣊴𣉱𣊻暴

曓字基本含義

  1. 古同“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