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字康熙字典熱度:2201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shì,【漢字註音】ㄕˋ

【語音朗讀】

【酉集上】【言】【誓字五行屬金】

【酉集上】【言字部】

〔古文〕𣂶𣂯【唐韻】【集韻】【韻會】𠀤時制切,音逝。

【說文】約束也。

【六書統】从言从折。以言折其罪也。

【爾雅·釋言】謹也。

【註】所以約勤謹戒衆。

【疏】謹,敕也。集將士而戒之曰誓。

【釋名】制也,以拘制之也。

【正韻】約信也。

【書·大禹謨】禹乃會羣后,誓于師。

【傳】誓,戒也。軍旅曰誓。

【左傳·閔二年】誓軍旅。

【註】宣號令也。

【禮·曲禮】約信曰誓。

【疏】用言辭共相約束,以爲信也。又【文王世子】曲藝皆誓之。

【註】戒謹也。

又【玉篇】命也。

【周禮·春官·典命】凡諸侯之適子,誓于天子攝其君。

【註】誓,猶命也。言誓者,明天子旣命之爲嗣,樹子不易也。

又禮,將祭而號令齊百官,亦謂之誓。

【周禮·天官·大宰】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

【註】誓戒,要之以𠛬,重失禮也。

又男女私約亦曰誓。

【詩·國風】信誓旦旦。

又【尚書】有甘誓、湯誓、泰誓、牧誓、費誓、秦誓,皆篇名。

【傳】書有六體,誓其一也。

又人名。

【史記·秦始皇紀】高誓,古仙人名。

又【集韻】以制切,音曳。相約以言也。

又食列切,音舌。義同。


考證:〔【周禮·天官·大宰】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

【鄭箋】誓戒,要之𠛬,重失禮也。〕 謹按周禮註不名爲箋,鄭箋謹改註。要之下照原文增以字。

詞條更新時間:2025-05-01

誓字的字形演變


散氏盤(金)
西周晚期

𩰬攸從鼎(金)
西周晚期

番生簋蓋(金)
西周晚期

洹子孟姜壺(金)
春秋晚期

說文‧言部

倉頡廟碑(隸)
東漢

楷書

誓字的金文


洹子孟姜壺春秋晚期集成9729

𩰬攸從鼎西周晚期集成2818

𩰬比簋蓋西周晚期集成4278

番生簋蓋西周晚期集成4326

散氏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6

散氏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6

散氏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6

散氏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6

𠑇匜西周晚期集成10285

誓字的象形文

讀音:shì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5;

小篆;

隸書

讀音:shì

“誓”是古代軍中警誡、 約束將士的言辭,又是當眾表示決心的意思。《說文》: “誓,約束也。從言,折聲。” 這裏說“折” 是聲符不確,折是折斷的意思,用砍斷木來表示 “言” (說話) 。古往今來均有折箭發誓和斷袍絕交的行為, 以此表示決心和力度。 金文寫作 “” ,或用“”表示草木, 或用“”表木從中間折斷, 但斷木之器均為“” (斧的初文)。 小篆直將 “折” 和 “言” 上下組合成“” , 為隸書寫作 “” 奠定了基礎。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誓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誓
中国大陆
台湾 誓
台湾
香港 誓
香港
日本 誓
日本
韩国 誓
韩国
旧字形 誓
旧字形

誓字說文解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約束也。从言折聲。時制切

『說文解字注』

(誓)約束也。周禮五戒。一曰誓。用之於軍旅。按凡自表不食言之辭皆曰誓。亦約束之意也。从言。㪿聲。時制切。十五部。

誓字解釋

誓字基本屬性

  1. 誓的部首:言部外筆畫:7筆畫總數:14倉頡號碼:qlymr

  2. 四角號碼:52601鄭碼查詢:dpsBig5編碼:BB7Dgb2312碼:CAC4

  3. uni-code:基本区 U+8A93首尾分解:折言部件分解:扌斤言

  4. 造字法:形声;从言、折声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金

  5. 異體字:䤱 𣂯 𣂶

誓字基本含義

  1. 當眾或共同表示決心,依照說的話實行:~師。~詞。~願。~死。

  2. 表示決心的話:發~。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