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頷
【繁體漢字】頷,【漢語拼音】hàn,【漢字註音】ㄏㄢˋ
【語音朗讀】
【戌集下】【頁】【頷字五行屬】
【戌集下】【頁字部】
【唐韻】胡感切【集韻】【韻會】【正韻】戸感切,𠀤音菡。
【說文】面黃也。
【屈原·離騷】長顑頷亦何傷。
【註】顑頷,不飽貌。
又顋頷。
【釋名】頷,含也。口含物之車也。或曰頰車,亦所以載物也。
【前漢·班超傳】虎頭燕頷。
【莊子·說劒篇】驪龍頷下。又【揚子·方言】頷,頤頷也。南楚謂之頷。
又【正韻】五感切,音顉。低頭。
【左傳·襄二十六年】衞侯入逆于門者,頷之而已。
【註】頷,搖其頭。
又【五音集韻】胡男切,音含。亦面黃也。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30
“頁” 是個部首字。指頭部。《說文》: “頁,頭也。” 與 “首” 實為同一字。“首” 突出有發之頭形(詳見“首” 釋); “頁”則表現頭在身體的部位。 甲骨文寫作 “、
、
” , 均是突出頭部的人形。 金文寫作“
、
、
” , 仍能看出與甲骨文的傳承關係。 小篆寫作 “
” , 已不直觀。“頁”作為部首,與其組成的字多與頭和麵頰有關。
“頡、頷、頰、題” 四個字均是以 “頁” 作部首。“頁” 加 “吉” 成“頡” ,《說文》: “頡,直項也。”表示脖頸僵直; 加 “含”成 “頷” ,《說文》稱: “麵黃也。”也指下巴; 加 “夾” 成“頰” ,《說文》: “頰,麵旁(龐)也。” 指臉的兩側; 加 “是” 成 “題” ,《說文》 : “題,額也。” 即額頭,此字後轉指題目、標簽、寫、簽等義。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九】【頁】
『說文解字』
面黃也。从頁含聲。胡感切
『說文解字注』
(頷)面黃也。離騷。苟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王注。顑頷、不飽皃。本部顑字下云。飯不飽面黃起行也。義得相足。今則頷訓爲頤。古今字之不同也。从𩑋。含聲。胡感切。七部。李善注離騷音呼感反。
頷的部首:頁部外筆畫:7筆畫總數:16倉頡號碼:ormbc
四角號碼:81686鄭碼查詢:odjgBig5編碼:C058gb2312碼:F2A5
uni-code:基本区 U+9837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形声;从页、含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頜颔頜 颔 𩩂 𩩊
見“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