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卷十四】【金】
『說文解字』
臂鎧也。从金干聲。矦旰切
『說文解字注』
(釬)臂鎧也。管子戒曰。弛弓脫釬。房注。釬所以扞弦。按房非也。禮射時箸左臂者謂之遂。亦謂之拾。若戰陣所用臂鎧謂之釬。㒳臂皆箸之。又非無事時所箸臂衣謂之韝也。从金。干聲。矦旰切。十四部。
釬的部首:金部外筆畫:3筆畫總數:11倉頡號碼:cmj
四角號碼:81140鄭碼查詢:paedBig5編碼:D7F7gb2312碼:none
uni-code:基本区 U+91EC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靬焊銲扞焊 扞 銲 靬
古代射者所戴的一種革製袖套。《太平禦覽》卷三五○引《魯連子》:“弦銲相第而矰矢得高焉。”
焊接。 宋 沈括 《夢溪筆談·異事》:“予於 譙 亳 得一古鏡……甚薄,略無銲跡。”
指焊藥。
鐏。戈矛戟等古代兵器之杆柄下端的圓錐形的金屬套。可以插入地下。 唐 皮日休 《九諷·憫邪》:“既養虎以遺患兮,遂倒釬而授柄。”
通“悍”。躁急。《莊子·列禦寇》:“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願而益,有長若不肖,有順懁而達,有堅而縵,有緩而釬。”
用同“捍”。參見“ 釬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