攭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
攭的基本解釋
攭
【繁體漢字】攭,【漢語拼音】lì,luǒ,【漢字註音】ㄌㄧˋ
【語音朗讀】
【卯集中】【手】【攭字五行屬】
【卯集中】【手字部】
【韻會】【正韻】𠀤魯果切,音裸。無毛羽貌。
【荀子·賦篇】攭攭兮其狀,屢化如神。或作㒩。
又【正韻】力霽切,音例。分判也。
【荀子·賦篇】攭兮其相逐而反也。
【註】與劙同。言雲或分散,相逐而還於山。
詞條更新時間:2025-05-01
攭的部首:手部外筆畫:21筆畫總數:24倉頡號碼:qvoi
四角號碼:57036鄭碼查詢:dziiBig5編碼:F8A9gb2312碼:none
uni-code:基本区 U+652D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
1. 攭 [lì]2. 攭 [luǒ]
(雲氣)旋轉:“忽兮其極之遠也,~兮其相逐而反也。”
(鳥類)沒有羽毛的樣子。
子集醜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集備考補遺考證按部首查詢康熙字典起名大全康熙字典
𥊲泡𤡵𤚛𧩠妹㯀㽒庥墄𨒽𢆄䤴俺讥䉚𦣟诧蘨𠊢𥄝廪蹏𡧌𢞎婨䞜渃𤿖𦺭𥰫𦢏䣋𩚙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