淈字康熙字典熱度:583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gǔ,【漢字註音】ㄍㄨˇ

【語音朗讀】

【巳集上】【水】【淈字五行屬】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忽切,音骨。

【說文】濁也。一曰滒泥。

【楚辭·漁父】淈其泥而揚其波。

又亂也。

【張衡·應閒】涉冬則淈泥,而潛蟠避害。

又盡也。

【荀子·宥坐篇】其洸洸乎不淈盡似道。

又與汨同。

【爾雅·釋詁】淈,治也。

【註】淈,書序作汨。

又【廣雅】淈淈,決流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潏潏淈淈。

又【蒼頡篇】淈,水通貌。

【郭璞·江賦】潛演之所汨淈。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骨切,音搰。又【廣韻】下沒切【集韻】下扢切,𠀤音扢。義𠀤同。

又【集韻】呼骨切,音忽。與淴同。水貌。

詞條更新時間:2025-05-01

淈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水部

老子甲102(隸)
西漢

楷書

淈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淈
中国大陆
台湾 淈
台湾
香港 淈
香港
日本 淈
日本
韩国 淈
韩国
旧字形 淈
旧字形

淈字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濁也。从水屈聲。一曰滒泥。一曰水出皃。古忽切

『說文解字注』

(淈)濁也。今人汨亂字當作此。按洪範汩陳其五行。某氏曰。汩、亂也。書序汩作。汨、治也。屈賦汩鴻。謂治洪水。治亂正一義。卽釋詁之淈、治也。某氏注爾雅引詩淈此羣醜。其勿反。从水。𡲬聲。古忽切。十五部。一曰滒泥。多汁成泥。一曰水出皃。上林賦。潏潏淈淈。

淈字解釋

淈字基本屬性

  1. 淈的部首:水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1倉頡號碼:esuu

  2. 四角號碼:37172鄭碼查詢:vxzzBig5編碼:D5EC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6DC8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汩𣿲𣽶㳷 汩 𣽶 𣿲𣿲𣽶

淈字基本含義

  1. 攪渾:“世人皆濁,何不~其泥而揚其波?”

  2. 搞亂:“書惡淫辭之~法度也。”

  3. (水)流通:“潛演之所汩~。”

  4. 枯竭:“其(指水)洸洸乎不~盡,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