貣字康熙字典熱度:657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dài,【漢字註音】ㄉㄞˋ

【語音朗讀】

【酉集中】【貝】【貣字五行屬】

【酉集中】【貝字部】

【唐韻】他得切【集韻】【韻會】【正韻】惕得切,𠀤音忒。

【說文】從人求物也。

【廣韻】假貣,謂從官借本賈也。

【前漢·韓王信傳】旦莫乞貣蠻夷。

【後漢·桓帝紀】若王侯吏民有積穀者,一切貣得十分之三。

【註】貣,吐得反。

又【廣韻】徒得切【集韻】【韻會】【正韻】敵德切,𠀤音特。義同。

【後漢·桓帝紀註】又徒得反。

又同忒。

【史記·微子世家】卜五占之用,二衍貣。○按《書洪範》作忒。 【五經文字】貸,相承或借爲貣字。互詳貸字註。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30

貣字的字形演變


蔡侯紐鐘(金)
春秋晚期

蔡侯紐鐘(金)
春秋晚期

郘大叔斧(金)
春秋

包2.53(楚)

說文‧貝部

睡虎地簡12.44(隸)

漢印徵補
西漢

楷書

貣字的金文


蔡侯紐鐘春秋晚期集成217

蔡侯紐鐘春秋晚期集成218

呂大叔斧春秋集成11786

郘大叔斧春秋集成11788

貣字的象形文

讀音:dài


甲骨文;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古陶文;

小篆貣;

小篆貸;

漢簡;

漢帛書;

隸書

讀音:dài

“貸” (貣)甲骨文寫作 “” , 左邊是 “” (戈, 兵器。 表示武裝) , 右邊是 “” (貝, 表示錢財) , 會意以武力索取錢財。 金文2將“戈” 置於 “貝” 右,與 “古陶文” 貝上加“戊” (斧,兵器)字義相同。小篆分成“貸、貣”兩個字。小篆1 “戈”在“貝”上,《說文》稱: “貣,從人求物也(向別人求取)。”小篆2加 “人” ,成 “代”在 “貝” 上,《說文》稱: “貸,施也(給別人)。”隸書(漢《陽嘉殘石》、漢簡)分別寫作“” 。 因施受同義, 後仍多用 “貸” 。

注: 金文1在辵上加一戈,表示貸是一武力行為,當是字的初義。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貣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貣
中国大陆
台湾 貣
台湾
香港 貣
香港
韩国 貣
韩国
旧字形 貣
旧字形

貣字說文解字

【卷六】【貝】

『說文解字』

从人求物也。从貝弋聲。他得切

『說文解字注』

(貣)從人求物也。從人猶向人也。謂向人求物曰貣也。按代弋同聲,古無去入之别。求人施人,古無貣貸之分。由貣字或作貸,因分其義,又分其聲。如求人曰乞,給人之求亦曰乞,今分去訖、去旣二音。又如假借二字,皆爲求者予者之通名。唐人亦有求讀上入,予讀兩去之說,古皆未必有是。貣别爲貸,又以改竄許書,尤爲異耳。經史内貣貸錯出,恐皆俗增人旁。𧎢字,經典釋文、五經文字皆作𧎢,俗作蟘,亦其證也。周禮泉府:凡民之貸者。注云:貸者謂從官借本賈也。廣韵卄五德云:貣謂從官借本賈也。其所據周禮正作貣。而周禮注中借者予者同用一字,釋文别其音,亦可知本無二字矣。从貝弋聲。他得切。亦徒得切。一部。按古多假貣爲差忒字。

貣字解釋

貣字基本屬性

  1. 貣的部首:貝部外筆畫:3筆畫總數:10倉頡號碼:ipbuc

  2. 四角號碼:43806鄭碼查詢:hsloBig5編碼:D3E2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8CA3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貸貸 𧴮

貣字基本含義

  1. 古同“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