羴字康熙字典熱度:1263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shān,【漢字註音】ㄕㄢ

【語音朗讀】

【未集中】【羊】【羴字五行屬】

【未集中】【羊字部】

【廣韻】式連切【集韻】尸連切,𠀤音膻。

【說文】羊臭也。

又【廣韻】許閑切【集韻】虛閑切,義𠀤同。

又【廣韻】失然切。義同。亦作䍹羶𦏫。◎按說文羴字自爲部。今从正字通併入。

詞條更新時間:2025-07-03

羴字的甲骨文


鐵18.1合6995

拾5.3合11618

前1.35.1合1824賓組

前4.35.2合11154賓組

前4.35.4

前4.35.6合7004𠂤賓間

後2.22.4合17176賓組

林2.13.10合9596賓組

林2.30.7合6997

河579合22219子組

粹1307合18766賓組

掇1.116合7006

簠文52合4626

明藏173

京津1338合7003𠂤賓間

燕228合4629賓組

存637合7001𠂤賓間

金663合39941

七S127合7006

前4.35.5合21434𠂤組

羴字的象形文

讀音:shān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金文;

小篆羴;

小篆羶;

小篆膻;

隸書

讀音:shān

“羴”本指羊身上的羴臭味。 《說文》: “羴, 羊臭也。 ” 甲骨文、金文寫作“ , 用兩隻、三隻或四隻羊來表示群羊。群羊比單隻羊的氣味更濃烈。小篆除繼承甲、金文結構寫作“”外, 另造一“從羊, 亶聲” 的形聲字“” 。 為表示 “羴”並非僅指羊的臭味, 也指肉變質後的氣味, 故將“羶”字左邊的“羊”換成“肉” (月)而作“” (膻)字。 如今“膻” 已取代 “羴”成通用字。隸書寫作“”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羴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羴
中国大陆
台湾 羴
台湾
日本 羴
日本
韩国 羴
韩国
旧字形 羴
旧字形

羴字說文解字

【卷四】【羴】

《說文解字》

羊臭也。从三羊。凡羴之屬皆从羴。羶,羴或从亶。式連切

《說文解字注》

(羴)羊臭也。臭者,气之通於鼻者也。羊多則气羴,故从三羊。从三羊。式連切。十四部。凡羴之屬皆从羴。

(羶)羴或从亶。亶聲也。今經傳多从或字。

羴字解釋

羴字基本屬性

  1. 羴的部首:羊部外筆畫:12筆畫總數:18倉頡號碼:tqtqq

  2. 四角號碼:80551鄭碼查詢:ucuuBig5編碼:none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7FB4首尾分解:部件分解:羊羊羊

  4. 造字法:会意字漢字結構:品字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羶

羴字基本含義

  1. 古同“膻”。

  2. 群羊。

  3. 鼻煙品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