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句” 本讀gōu,是 “丩” (讀jiū)字的增筆,也是 “勾” 的本字。是古人看到植物的須蔓扭曲盤勾之狀而造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順序寫作 “、
、
” , 都是彎勾互掛之形。 中間加 “口” 為了區別 “丩”字。《說文》: “句,曲也。” 又加 “金”旁成“鉤” ,表示金屬材料製成的 “鉤” 。 小篆寫作 “
” 。 《說文》 : “鉤, 曲也。 從金, 從句, 句亦聲。” 以 “句” (勾)作形符、聲符的字甚多: 如加 “人” 成 “佝” ; 加“艸”成“苟” (略)。隸書(漢《史晨碑》等)寫作 “
、
、
”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三】【句】
『說文解字』
曲也。从口丩聲。凡句之屬皆从句。古矦切。又,九遇切
『說文解字注』
(句)曲也。凡曲折之物。侈爲倨、斂爲句。考工記多言倨句。樂記言倨中矩、句中鉤。淮南子說獸言句爪倨身。凡地名有句字者皆謂山川紆曲。如句容、句章、句餘、高句驪皆是也。凡章句之句亦取稽畱可鉤乙之意。古音總如鉤。後人句曲音鉤。章句音屨。又改句曲字爲勾。此淺俗分别。不可與道古也。从口。丩聲。古矦切。古音也。四部。又九遇切。今音也。凡句之屬皆从句。
鈎的部首:金部外筆畫:4筆畫總數:12倉頡號碼:cpi
四角號碼:87120鄭碼查詢:przsBig5編碼:nonegb2312碼:none
uni-code:基本区 U+920E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形声;从钅、勾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钩句鉤句 钩 鉤
見“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