聱字康熙字典熱度:558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áo,【漢字註音】ㄠˊ

【語音朗讀】

【未集中】【耳】【聱字五行屬土】

【未集中】【耳字部】

【唐韻】五交切【韻會】牛交切,𠀤音謷。

【說文】不聽也。

【廣雅】不入人語也。

【埤蒼】聱牙,爲其不相聽也。

【唐書·元結傳】能學聱牙,保宗而全家,自號聱叟。又辭不平易。

【韓愈·進學解】周誥殷盤,詰曲聱牙。

又聱耴,衆聲也。

【左思·吳都賦】魚鳥聱耴。

【釋文】聱,魚曹切。

【註】倉頡篇曰:聱耴,衆聲也。

又【廣韻】五勞切【集韻】【正韻】牛刀切,𠀤音敖。亦不聽也。

又【集韻】魚到切,音傲。聱耴,魚鳥狀。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30

聱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耳部

楷書

聱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聱
中国大陆
台湾 聱
台湾
香港 聱
香港
日本 聱
日本
韩国 聱
韩国
旧字形 聱
旧字形

聱字說文解字

【卷十二】【耳】

『說文解字』

不聽也。从耳敖聲。五交切文一 新附

聱字解釋

聱字基本屬性

  1. 聱的部首:耳部外筆畫:10筆畫總數:16倉頡號碼:gksj

  2. 四角號碼:58401鄭碼查詢:cimcBig5編碼:C16Dgb2312碼:F1FA

  3. uni-code:基本区 U+8071首尾分解:敖耳部件分解:士方攵耳

  4. 造字法:形声;从耳、敖声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土

  5. 異體字:𦗷𤘒 𦗷𦗷

聱字基本含義

  1. 話不順耳:~牙(語句念著不順口)。

  2. 不聽取他人的意見:“彼誚以為~者,為其不相從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