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字康熙字典熱度:1126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gào,【漢字註音】ㄍㄠˋ

【語音朗讀】

【酉集上】【言】【诰字五行屬木】

【酉集上】【言字部】

〔古文〕𢍎𧧞𧧙【唐韻】【廣韻】古到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居号切,𠀤音告。

【說文】告也。

【徐曰】以文言告曉之也。

【廣雅】敎也。

【易·姤卦】后以施命誥四方。

【周禮·春官】大祝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三曰誥。

【註】杜子春曰:誥,當爲告。書亦可爲告。

又【韻會】告上曰告,發下曰誥。

【爾雅·釋言】謹也。

【註】所以約勤謹戒衆。

【疏】以六義諭衆謂之誥,尚書誥誓之類是也。

【孔安國·尚書序】夏商周之書,雖設敎不倫雅誥奧義,其歸一揆。

【疏】三王訓、誥、誓、命、歌、貢、征、範類猶有八,獨言誥者,以別而言之,其類有八,文從要約,一誥兼焉。以此八事,皆有言以誥示,故總謂之誥。

【穀梁傳·隱八年】誥誓不及五帝。

【周禮·秋官】士師掌五戒,二曰誥,用之于會同。

【文心雕龍】其在三代,事兼誥誓,誓以訓戒,誥以敷政。

又【正字通】古者上下有誥,秦廢古稱制詔。漢武元狩六年,初作誥,然不以命官。唐稱制不稱誥,宋始以誥命庶官,明命官用敕不用誥。三載考績,則用誥以褒美。洪武十七年奏定有封爵者給誥,如一品之制,二十六年定一品至五品皆授以誥命,六品至七品,皆授以敕命。

又鳥名。

【揚子·方言】布穀,自關東西梁楚之閒謂之結誥。

又【集韻】姑沃切,音梏。亦告也。同告。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30

诰字的字形演變


𣄰尊(金)
西周早期

包2.133(楚)

上(1).䊷.1(楚)

說文古文

說文‧言部

老子乙前152上(隸)
西漢

楷書

诰字的象形文

讀音:gào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說文古文;

小篆;

三體石經;

漢帛書

讀音:gào

“誥” 字本指古時人們祭祀時向神禱告。《說文》 : “誥,告也。從言, 告聲。 , 古文誥。 ”金文寫作 “” , 下邊是兩隻手捧舉著“言”字。意思是很恭敬地把自己的話呈遞給神。 “說文古文”寫作“” ,左邊是“肉” (月)中間是“言” ,右邊是一隻手。正是用肉祭祀神的情景。小篆寫作“”,用“言、告”直白的表達字義。 《三體石經》寫作“” ,將所告之“言”供在丌台上,與金文雙手捧舉的意思不悖。漢帛書繼承小篆寫法,用 “言、告”結構,使用至今。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诰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诰
中国大陆
台湾 诰
台湾
韩国 诰
韩国

诰字說文解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告也。从言告聲。𧧙,古文誥。古到切〖注〗𧧞、𢍎,亦古文誥。

『說文解字注』

告也。見釋詁。按以言吿人,古用此字,今則用吿字,以此誥爲上吿下之字。又秦造詔字,惟天子獨稱之。文𨕖注卅五引《獨𣃔》曰:詔猶吿也。三代無其文,秦漢有也。據此可證秦已前無詔字,至倉頡篇乃有幼子承詔之語,故許書不錄詔字。鉉補之,非也。从言告聲。古到切。古音在三部。𧧙,古文誥。按此从言肘聲,是古音在三部之證。〖注〗𧧞,𢍎,亦古文誥。

诰字解釋

诰字基本屬性

  1. 诰的部首:言部外筆畫:7筆畫總數:9倉頡號碼:ivhgr

  2. 四角號碼:34761鄭碼查詢:smjBig5編碼:BBA2gb2312碼:DABE

  3. uni-code:基本区 U+8BF0首尾分解:讠告部件分解:讠⺧口

  4. 造字法:形声;从讠、告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木

  5. 異體字:誥誥 𠬳 𧧙 𧧞

诰字基本含義

  1. 古代帝王對臣子的命令:~命。~封。

  2. 告誡,勉勵:自~。~誡。

  3. 帝王任命或封贈的文書:~敕(官吏受封的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