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訊
【繁體漢字】訊,【漢語拼音】xùn,【漢字註音】ㄒㄩㄣˋ
【語音朗讀】
【酉集上】【言】【訊字五行屬】
【酉集上】【言字部】
〔古文〕𧨼訙𧫓䛜𠱖【唐韻】【集韻】【韻會】𠀤思晉切,音信。問也。
【詩·小雅】召彼故老,訊之占夢。
【傳】訊,問也。
【公羊傳·僖十年】荀息曰:君嘗訊臣矣。
【註】上問下曰訊。
又【玉篇】辭也。
【爾雅·釋言】言也。
【郉疏】訊,問以言也。
【詩·小雅】執訊獲醜。
【傳】訊,辭也。
【箋】言也。
【疏】謂其有所知識,可與之爲言辭。
又【爾雅·釋詁】告也。
【疏】訊者,告問也。
【詩·𨻰風】夫也不良,歌以訊之。
【傳】訊,告也。韓詩曰:諫也。
又讓也。
【吳語】乃訊申胥。
【註】告讓也。
又書問。
【左傳·文十七年】鄭子家使執訊而與之書,以告趙宣子。
【註】執訊,通訊問之官。
【荀卿·雲賦】行遠疾速,而不可託訊者與。
【註】訊,書問也。
又鞫罪。
【周禮·秋官·小司𡨥】以三刺斷庶民獄訟之中,一曰訊羣臣,二曰訊羣吏,三曰訊萬民。
【禮·王制】出征執有罪,反釋奠于學,以訊馘告。
又治也。
【禮·樂記】訊疾以雅。
【註】訊,亦治也。雅,樂器,奏此以治舞者之疾。
又【博雅】動也。
【韻會小補】振訊,整理之義,見【左傳·隱四年孔疏】。
又通作誶。
【詩·大雅】執訊連連。
【箋】訊,言也。亦作誶。又【史記·賈誼傳】訊曰已矣。
【註】李奇曰:訊,告也。張晏曰:《離騷》丁寧亂辭也。索隱曰:重宣其意也。
【漢書】作誶。
又通作迅。
【禮·樂記】訊疾以雅。
【註】奮訊也。
【釋文】訊,本又作迅。又【前漢·揚雄傳】猋駭雲訊。
【師古註】訊,亦奮訊也。
【文選】作迅。
又【集韻】須閏切,音濬。
【說文】義同。
又【集韻】雖遂切,音隧。與譢同。問也,告也,讓也,諫也。亦通作誶。
又【詩·小雅】凡百君子,莫肯用訊。
【朱傳】訊,音息悴切。叶上瘁下退。
又叶息七切,音悉。
【左思·魏都賦】翩翩黃鳥,銜書來訊。人謀所尊,鬼謀所秩。李善讀。
詞條更新時間:2025-05-01
“訊” 本義是審訊戰俘,後泛指詢問、音信。《說文》 : “訊,問也。 從言, 卂(讀xùn)聲。 ” 甲骨文、 金文寫作 “、
、
、
” 。“
、
” 是綁人的繩索, 或省 “繩索” 寫作: “
、
、
” 是反綁雙臂屈膝下跪的人形; “
、
” 是表示詢問的 “口” 。 小篆在規範筆畫後將 “口” 改為 “言” , 寫作 “
” , 人形也不直觀。 隸書(漢《校官碑》 )寫作 “
” , 徹底脫離了古文字形。
注: “說文古文”寫作“” , 多不釋。 筆者認為是“從言, 囪聲” 的形聲字。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三】【言】
『說文解字』
問也。从言卂聲。𧨼,古文訊从卥。思晉切〖注〗訙、𧫓、䛜、𠱖,亦古文訊。
『說文解字注』
(訊)問也釋言曰。訊、言也。小雅。訊之占夢。毛曰。訊、問也。鄭箋執訊皆兼言問爲訓。从言。卂聲。思晉切。十二部。
(𧨼)古文訊。从卥。卥古文西。西古音詵。與十二部冣近。
訊的部首:言部外筆畫:3筆畫總數:10倉頡號碼:yrnj
四角號碼:07610鄭碼查詢:syedBig5編碼:B054gb2312碼:D1B6
uni-code:基本区 U+8A0A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形声;左形右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訙讯𧨼䛜䛜 訙 讯 𠱖 𡀚 𧨼𧨼䛜𧨼䛜
見“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