鶝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
鶝的基本解釋
鶝
【繁體漢字】鶝,【漢語拼音】fú,bì,【漢字註音】ㄈㄨˊ
【語音朗讀】
【亥集中】【鳥】【鶝字五行屬】
【亥集中】【鳥字部】
【廣韻】【集韻】𠀤方六切,音福。
【廣韻】𪃃鶝,戴勝別名。又【廣韻】符逼切,音愎。鶝𪂉鳥。又【集韻】筆力切,音逼。鳥名。似雉。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30
鶝的部首:鳥部外筆畫:9筆畫總數:20倉頡號碼:mwhaf
四角號碼:17627鄭碼查詢:ajkrBig5編碼:F57Agb2312碼:none
uni-code:基本区 U+9D9D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
1. 鶝 [fú]2. 鶝 [bì]
〔~鶔(róu)〕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鳥。形狀像喜鵲而尾巴較短。很靈活,能躲過射向自己的箭,並將其銜住,從嘴中吐出反射人。
〔~
子集醜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集備考補遺考證按部首查詢康熙字典起名大全康熙字典
𢋱躹嗂欓㤫𪈩厜窞𠪌𨳌絧隖搧𢣙𩗔𠰙䬛镙𧨟㿞𣸘𢯇𥆝欲𨢌𩽓𧤖𥽘𨽶竽𩙈𢷶藎𨨱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