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奏
【繁體漢字】奏,【漢語拼音】zòu,【漢字註音】ㄗㄡˋ
【語音朗讀】
【丑集下】【大】【奏字五行屬火】
【丑集下】【大字部】
〔古文〕𡙹𡲯𡴨𢽥【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則𠋫切,諏去聲。進也,薦也。
【書·舜典】敷奏以言。
【詩·小雅】以奏膚公。
又樂一更端曰奏,故九成謂之九奏。
【周禮·春官】九奏乃終,謂之九成。
【詩·小雅】樂具入奏。
【禮·樂記】節奏合以成文。
【註】節謂曲節,奏謂動作。
【漢書】作族。
【嚴安傳】調五聲,使有節族。
又𥳑類。
【晉法】召王公以一尺奏,王公以下用一尺版。
又人臣言事章疏曰奏。
【前漢·汲黯傳】上嘗坐武帳,黯前奏事。
又與腠通。
【儀禮·公食大夫禮】載體進奏。
【註】奏,謂牲體皮膚之理也。
又與輳湊通。
【前漢·成帝紀】帝帥羣臣,橫大河,奏汾隂。
又叶則古切,音珇。
【詩·大雅】予曰有奔奏。叶下侮。 本作𡴝。
【說文】从𠦎,从𠬞从屮。屮,上進之義。今通作奏。
詞條更新時間:2025-05-01
“奏” 是進、奉獻,特指向帝王上書或進言。《說文》: “奏,奏進也。 ” “奏” 字的甲骨文、 金文與 “拜” 字同出一源, 都是 “” (雙手)捧物的形狀, 會意雙手敬獻。石鼓文、 小篆將雙手和進獻物改作“
” (草木形, 也是 “𠦪” 字省文)和 “本” , 正合捧本上奏之義。 “說文古文” 1-2字形特殊,但都有單手或雙手形,與奏拜有淵源。隸書(漢《乙瑛碑》 )以平直的筆畫和 “八分”之勢徹底脫離了古文字形。
“𡴞” (讀yǔn)是進上、 登進。 《說文》:“𡴞, 進也。 ” 金文寫作“”, 左邊是向上奏本的 “奏” 字, 右邊是允許的 “允” , 合起來是(帝王)允許遞交奏本, (大臣)捧本上進。 小篆寫作 “
” , 將 “奏” 字作了規範化調整,“允” 字變化不大。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十】【夲】
『說文解字』
奏進也。从𠦍从廾从屮。屮,上進之義。𡲯,古文。𢽥,亦古文。則候切〖注〗𡙹、𡴨,古文。
『說文解字注』
(奏)奏、此複舉字之未刪者。進也。六月傳曰。奏、爲也。其引申之義也。从夲。从。竦手也。進之意。从屮。則侯切。四部。屮、上進之義。說𡹿、奏皆从屮之意。
(𡲱)古文。
(𢽥)亦古文。
奏的部首:大部外筆畫:6筆畫總數:9倉頡號碼:qkhk
四角號碼:50804鄭碼查詢:coagBig5編碼:ABB5gb2312碼:D7E0
uni-code:基本区 U+594F首尾分解:天部件分解:夭
造字法:会意漢字結構:半包围结构漢字五行:火
異體字:揍𡴝𡴨𡲯𡳡𡲱𢽥㔿 𠭕 𠭡 𡘶 𡲯 𡲱 𡳡 𡴝 𡼘 𢽥 𦱧 揍 𠂑 𡙹 𡴨𡴝𡴨𡲯𡳡𡲱𢽥
作樂(yuè ㄩㄝˋ),依照曲調吹彈樂器:演~。~國歌。~鳴曲。
封建時代臣子對皇帝陳述意見或說明事情:啟~。~議。~疏。~折。~本。~對。
呈現,取得:~效。~功。~捷(取得勝利)。大~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