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字康熙字典熱度:3503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fáng,【漢字註音】ㄈㄤˊ

【語音朗讀】

【戌集中】【阜】【防字五行屬水】

【戌集中】【阜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扶方切,音房。

【說文】隄也。

【玉篇】鄣也。

【廣韻】防禦也。

【爾雅·釋地】墳,大防。

【疏】墳謂崖岸,狀如墳墓,名大防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凡溝必因水埶,防必因地埶。

【左傳·襄二十五年】町原防。

【註】防,隄也。

【穀梁傳·昭八年】艾蘭以爲防。

【註】防爲田之大限。

【孟子】無曲防。

【戰國策】有長城鉅防,足以爲塞。

又【玉篇】備也。

【易·旣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又【玉篇】禁也。

【禮·檀弓】蕢也,宰夫也。非刀匕是供,又敢與知防。

【註】防,禁放溢也。

又【爾雅·釋宮】容謂之防。

【註】形如今牀頭小曲屛風,唱射者所以自防隱也。

【顏延之·答鄭尚書詩】踟躕淸防密。

【註】淸防,屛風也。

又𨻰邑名。

【詩·𨻰風】防有鵲巢。

【傳】防,邑也。

又魯地名。

【春秋·隱九年】冬,公會齊侯于防。

【註】防,魯地,在琅琊縣東南。又【隱十年】取防。

【註】高平昌邑縣西南有西防城。

又防風氏,國名。

【魯語】禹致羣神于會稽之山,防風氏后至。

又姓。

【正字通】漢有孝子防廣,明防盛。

又與房同。

【史記·項羽紀】封楊武爲吳防侯。

【前漢·地理志】作吳房,屬汝南郡。

【註】孟康曰:本房子國。又【武帝紀】有芝生殿防內中。又【溝洫志】宣防塞兮萬福來。

又【說文】或作𨹛。

【玉篇】或作坊。

【禮·坊記】大爲之坊,民猶踰之。

【註】坊,同防。

又【集韻】分房切,音方。

【詩·秦風】維此仲行,百夫之防。

【傳】防,比也。

【箋】猶當也。

【釋文】毛音方,鄭音房。

又【集韻】通作方。

【前漢·功臣表】汁防肅侯雍齒。

【史記】作什方。

又【廣韻】符况切【集韻】【韻會】符訪切,𠀤坊去聲。

【廣韻】守禦也。

【春秋序】聖人包周身之防。

【釋文】防,扶放切,又音房。

又【集韻】隄也。亦同坊。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30

防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阜部

說文或體

漢印徵
西漢

武梁祠畫象題字(隸)
東漢

熹.春秋.昭五年(隸)
東漢

西陲簡51.2(隸)
東漢

楷書

防字的象形文

讀音:fáng


金文;

古璽文;

小篆防;

小篆埅;

漢簡;

隸書

讀音:fáng

“防” 本義是堤壩, 堤防。 《說文》: “防, 隄也。 從𨸏, 方聲。 ,防或從土。” 引申為防禦之防。金文在防下加土字,強調堤壩的主要材料是土。 字形寫作 “”(埅) , 由 “阜、 方、 土” 組成。 甲骨文、 金文的阜寫作“” , 橫看成“” , 是山的形狀, 表示堤防是高出地麵的如同山一樣的高大土堆。 下邊的 “土” 甲骨文、 金文寫作 “” , 都是土堆的形狀。右邊的 “方” 字除作聲符使用外,也表示防守四方。小篆有兩個寫法: (1)寫作 “” (防) ; (2)隨金文字形寫作 “” (埅)。 可見文字的傳承關係。 隸變後多用 “”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防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防
中国大陆
台湾 防
台湾
香港 防
香港
日本 防
日本
韩国 防
韩国
旧字形 防
旧字形

防字說文解字

【卷十四】【𨸏】

『說文解字』

隄也。从𨸏方聲。埅,防或从土。符方切

『說文解字注』

(防)隄也。周禮稻人曰。以防止水。注云。偃豬者、畜流水之陂也。防者、豬旁隄也。引申爲凡備禦之偁。禮記鄭目錄云。名曰坊記者、以其記六藝之義。所以坊人之失者也。防之俗作坊。从𨸏。方聲。符方切。十部。

(埅)防或从土。俗字所由作坊也。俗又以坊爲邑里之名。

防字解釋

防字基本屬性

  1. 防的部首:阜部外筆畫:4筆畫總數:6倉頡號碼:nlyhs

  2. 四角號碼:70227鄭碼查詢:ysyBig5編碼:A8BEgb2312碼:B7C0

  3. uni-code:基本区 U+9632首尾分解:阝方部件分解:阝方

  4. 造字法:形声;从阝、方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水

  5. 異體字:坊埅𨹛埅坊 埅𨹛埅

防字基本含義

  1. 戒備,預先作好應急的準備:~止。~備。預~。~範(防備,戒備)。~患未然。~意如城(指嚴格控製個人欲望,就像守城防敵一樣)。~微杜漸(在壞事和錯誤剛冒頭的時候就加以製止,以免發展下去)。

  2. 守衛:~守。邊~。海~。

  3. 堤壩:~堤。“以~止水”。

  4. 抵得,相當:百夫之~(抵得上百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