襳字康熙字典熱度:444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xiān,【漢字註音】ㄒㄧㄢ

【語音朗讀】

【申集下】【衣】【襳字五行屬】

【申集下】【衣字部】

【唐韻】息廉切【集韻】【韻會】思廉切,𠀤音銛。

【類篇】小襦也。

又帶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蜚襳垂髾。

【師古註】襳袿,衣之長帶也。

又師炎切。襳襹,毛羽衣貌。

又【廣韻】所今切,音森。義同。

又【類篇】師銜切。同襂,旌旗之斿也。 【韻會】作𧞬。○按《集韻》又作子列切,訓小衣,似卽𧞩字之譌。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30

襳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襳
中国大陆
台湾 襳
台湾
香港 襳
香港
日本 襳
日本
韩国 襳
韩国
旧字形 襳
旧字形

襳字說文解字

【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旌旗之斿也。从糸參聲。所銜切

『說文解字注』

(縿)旌旗之游所屬也。各本失所屬二字。今補。㫃部曰。游、旌旗之流也。周禮巾車注云。正幅爲縿。游則屬焉。正義曰。正幅爲縿、爾雅文。又覲禮正義。爾雅說旌旗正幅爲縿。唐後爾雅奪正幅爲縿四字。郉疏不能攷補。縿是旌旗之體。游則屬焉。故孫炎注曰。爲旒於縿。郭璞曰。縿、衆旒所箸。戴先生曰。游箸縿垂者也。交龍鳥隼之屬皆畫於縿。爾雅曰。纁帛縿。鄭本之。曰九旗之帛皆用絳。上有弧以張縿之幅。見覲禮、明堂位、考工記。下以人維之。周禮節服氏六人維王之太常、爾雅維以縷是也。所以太常必維之者、正恐其游長曳地。毛詩。素絲紕之。大夫旌旗之游亦維持之也。游屬於縿而統於縿。然㫃部游下不云旌旗之縿也。則知縿下𣃔不云旌旗之游。理合析言、不得渾言矣。从糸。參聲。所銜切。古音在七部。

襳字解釋

襳字基本屬性

  1. 襳的部首:衣部外筆畫:17筆畫總數:22倉頡號碼:loim

  2. 四角號碼:33250鄭碼查詢:wtkaBig5編碼:F7FD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8973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縿

襳字基本含義

  1. 短襖;單衣。

  2. 古代婦女上衣用作裝飾的長帶:“蜚~垂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