簨字康熙字典熱度:455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sǔn,zhuàn,【漢字註音】ㄙㄨㄣˇ

【語音朗讀】

【未集上】【竹】【簨字五行屬】

【未集上】【竹字部】

【廣韻】思尹切【集韻】【韻會】聳尹切【正韻】聳允切,𠀤音筍。

【廣韻】簨虡。

【釋名】所以懸鼓者。橫曰簨。簨,峻也,在上高峻也。縱曰虡。虡,舉也,在旁舉簨也。簨上之版曰業,刻爲牙,捷業如鋸齒也。

【禮·明堂位】夏后氏之龍簨虡。

【註】簨、虡,所以懸鐘磬。橫曰簨,飾之以鱗屬。植曰虡,飾之以臝屬、羽屬。

又【集韻】雛綰切,音撰。竹器。

【禮·喪大記】食于簨。徐邈讀。

又【正韻】《考工記》作筍。亦作栒、𥯗。

詞條更新時間:2025-07-04

簨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簨
中国大陆
台湾 簨
台湾
香港 簨
香港
日本 簨
日本
韩国 簨
韩国
旧字形 簨
旧字形

簨字解釋

簨字基本屬性

  1. 簨的部首:竹部外筆畫:12筆畫總數:18倉頡號碼:hruc

  2. 四角號碼:88801鄭碼查詢:myeoBig5編碼:F069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7C28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栒栒 𣕍 𥬷 𥬹 𥯗

簨字基本含義

1. 簨 [sǔn]2. 簨 [zhuàn]

簨 [sǔn]
  1. 古代懸掛鍾、磬、鼓的架子上的橫梁。

簨 [zhuàn]
  1. 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