埴字康熙字典熱度:744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zhí,【漢字註音】ㄓˊ

【語音朗讀】

【丑集中】【土】【埴字五行屬土】

【丑集中】【土字部】

【廣韻】常職切【集韻】【韻會】【正韻】丞職切,𠀤音寔。

【說文】黏土也。

【書·禹貢】厥土赤埴墳。

又陶旊之工謂之摶埴。

【周禮·冬官考工記】摶埴之工。

【莊子·馬蹄篇】陶者曰:我善爲埴。

又瞽者以杖擿地而後行,謂之擿埴。

【揚子·修身篇】擿埴索塗,冥行而已。或作𡌴𡑠。

又【類篇】質力切。埴𡑠同。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30

埴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土部

老子甲110(隸)
西漢

老子乙226上(隸)
西漢

楷書

埴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埴
中国大陆
台湾 埴
台湾
香港 埴
香港
日本 埴
日本
韩国 埴
韩国
旧字形 埴
旧字形

埴字說文解字

【卷十三】【土】

《說文解字》

黏土也。从土直聲。常職切

《說文解字注》

(埴)黏土也。禹貢:厥土赤埴墳,周禮草人埴壚。攷工記:搏埴之工。孔傳、鄭注皆曰:埴,黏土也。釋名:土黃而細密曰埴。埴,膱也,黏昵如脂之膱也。按禹貢埴字,鄭本作戠而讀爲熾。熾,赤皃也。見禹貢音義及蜀都賦丹沙赩熾李注。又太平御覽三十七引東晉會稽謝沈古文尙書注:徐州土赤戠墳。戠音志。又禹貢正義曰:戠埴音義同。埴爲黏土,故土黏曰戠。葢孔本本亦作戠,惟孔釋戠爲黏土。鄭易戠爲熾,釋爲赤皃。見經文赤戠連讀爲異耳。據釋文則韋昭所注漢地理志亦作戠。而今漢書作埴。晉書成公綏天地賦云:海岱赤𡑌,華梁靑黎。何超音義𡑌尺志反,此又戠之加土㫄者也。戠𡑌𡑠皆埴之異字。从土直聲。常職切。一部。按廣韵常職昌志二切,今江浙俗語皆用昌志一切。

埴字解釋

埴字基本屬性

  1. 埴的部首:土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1倉頡號碼:gjbm

  2. 四角號碼:44112鄭碼查詢:belcBig5編碼:D4B2gb2312碼:DBFA

  3. uni-code:基本区 U+57F4首尾分解:土直部件分解:土十且一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土

  5. 異體字:戠埴𡌴戠 𡌴 𡍠 𡑌 𡑠 𢨀 埴𡌴

埴字基本含義

  1. 黏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