殟字康熙字典熱度:528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wēn,【漢字註音】ㄨㄣ

【語音朗讀】

【辰集下】【歹】【殟字五行屬】

【辰集下】【歹字部】

【唐韻】【集韻】𠀤烏沒切,音嗢。

【說文】胎敗也。一曰心悶。又殟歿,舒緩貌。

【傅毅·舞賦】超逾鳥集,縱弛殟歿。

【註】言縱弛之際又且舒緩弛捨也。殟,烏骨切。又【唐韻】烏渾切【集韻】烏昆切,𠀤音溫。

【博雅】殙殟,病也。一曰極也。

詞條更新時間:2025-05-01

殟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歹部

楷書

殟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殟
中国大陆
台湾 殟
台湾
香港 殟
香港
日本 殟
日本
韩国 殟
韩国
旧字形 殟
旧字形

殟字說文解字

【卷四】【歺】

『說文解字』

胎敗也。从歺𥁕聲。烏沒切

『說文解字注』

(殟)曓無知也。各本作胎敗也。誤同殰解。玄應書卷八、卷十三、十四皆引說文殟、暴無知也。聲類。烏殟、欲死也。今據正。廣韵云。病也。又云。心悶。其義正合。葢上下文皆說死之類。此亦謂暴死者。烏殟雙聲。玄應殟於門切。从𣦵。𥁕聲。烏没切。古音在十三部。讀溫。

殟字解釋

殟字基本屬性

  1. 殟的部首:歹部外筆畫:9筆畫總數:13倉頡號碼:mnabt

  2. 四角號碼:16212鄭碼查詢:arklBig5編碼:E267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6B9F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殟𩑥殟

殟字基本含義

  1. 突然失去知覺。

  2. 心悶。

  3. 東西由於不透氣而黴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