抙字康熙字典熱度:380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póu,pōu,【漢字註音】ㄆㄡˊ

【語音朗讀】

【卯集中】【手】【抙字五行屬】

【卯集中】【手字部】

【篇海】與捊同。

詞條更新時間:2025-05-01

抙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抙
中国大陆
台湾 抙
台湾
韩国 抙
韩国
旧字形 抙
旧字形

抙字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引取也。从手孚聲。抱,捊或从包。步侯切〖注〗臣鉉等曰:今作薄報切。又,以爲褱袌字,非是。

『說文解字注』

(捊)引埾也。埾各本作取。今正。詩釋文作埾。今本譌爲取土二字。非也。埾義同聚。引埾者、引使聚也。玉篇正作引聚也。大雅。捄之陑陑。傳曰。捄、虆也。陑陑、眔也。箋云。捄、捊也。度、投也。築牆者捊聚壤土。盛之以虆。而投諸版中。此引聚之正義。箋與傳互相足。賓筵之仇、鄭讀爲𣂏。此捄、鄭釋爲捊。皆於其音之相近得其義也。常棣。原隰裒矣。傳云。裒、聚也。此重聚不重引、故不言引但言聚也。裒者、捊之俗。易。君子以裒多益寡。鄭、荀、董、蜀才作捊。云取也。此重引、故但言取也。从手。孚聲。步侯切。三部。詩曰。原隰捊矣。六字小徐本有。玉篇引亦有。

(抱)捊或从包。古音孚聲包聲同在三部。後人用抱爲褱袌字。葢古今字之不同如此。

抙字解釋

抙字基本屬性

  1. 抙的部首:手部外筆畫:4筆畫總數:7倉頡號碼:qq

  2. 四角號碼:52050鄭碼查詢:dmdBig5編碼:none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6299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捊

抙字基本含義

1. 抙 [póu]2. 抙 [pōu]3. 抙 [fū]

抙 [póu]
  1. 古同“捊”。

抙 [pōu]
  1. 古同“捊”。

抙 [fū]
  1. 古同“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