菨字康熙字典熱度:534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jiē,shà,【漢字註音】ㄐㄧㄝ

【語音朗讀】

【申集上】【艸】【菨字五行屬】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卽葉切,音接。

【玉篇】莕菨,水草,可食。

【集韻】引《說文》云菨餘也。叢生水中,葉在莖端,江東呼爲莕。《韻會》云《詩》《傳》作接余。

又【類篇】色甲切。同翣。棺羽飾也。

詞條更新時間:2025-05-01

菨字的字形演變


上(2).容.14(楚)

說文‧艸部

楷書

菨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菨
中国大陆
台湾 菨
台湾
香港 菨
香港
日本 菨
日本
韩国 菨
韩国
旧字形 菨
旧字形

菨字說文解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菨餘也。从艸妾聲。子葉切

『說文解字注』

(菨)菨餘也。三字句。毛傳、陸疏作接余。按莕菜、今江浙池沼閒多有。葉不正圜。花黃六出。北方以人莧當之。南方以蓴絲當之。皆非也。从艸。妾聲。子葉切。八部。

菨字解釋

菨字基本屬性

  1. 菨的部首:艸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1倉頡號碼:tytv

  2. 四角號碼:44404鄭碼查詢:eszmBig5編碼:DB61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83E8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翣

菨字基本含義

1. 菨 [jiē]2. 菨 [shà]

菨 [jiē]
  1. 〔~餘〕荇菜,一種水生植物,嫩莖可食,亦可入藥。

菨 [shà]
  1. 古同“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