憼字康熙字典熱度:460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jǐng,jìng,【漢字註音】ㄐㄧㄥˇ

【語音朗讀】

【卯集上】【心】【憼字五行屬】

【卯集上】【心字部】

【唐韻】居影切【集韻】舉影切,𠀤音景。

【說文】敬也。从心敬聲。與儆通。

【荀子·佹詩】無私罪人,憼革二兵。

【註】憼,戒也。革,甲也。二,副也。言無私心而治有罪之人,反恐爲所害,而常爲兵革,以備之也。

又【廣韻】居兩切【集韻】舉兩切,𠀤音繈。義同。

又【集韻】居慶切。與敬同。本作敬。或从心。

【說文】肅也。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30

憼字的字形演變


中山王昔壺(金)
戰國晚期

說文‧心部

楷書

憼字的金文


中山王昔壺戰國晚期集成9735

憼字的象形文

讀音:jì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1;

金文2;

金文敬;

金文敬;

金文敬;

金文敬;

金文憼;

金文憼;

小篆苟;

小篆敬;

小篆儆;

小篆警;

小篆憼

讀音:jì

“茍” 在《說文》 中是個部首字。古讀jì(與苟且之苟有別) , 是“警、儆、敬” 的初文。 甲骨文和早期金文1-2字形近似,順序寫作 “” 。 象人機警地豎起狗一樣的耳朵, 表示警惕、 恭敬, 故有“敬、警、儆、憼” 的含義。後加 “口” 或表示手持武器的 “攴” (讀pū)會意武裝警戒,加 “心” 表示恭敬發於內心。小篆將以上字素綜合起來分成 “” (苟) 、 “” (敬) 、 “” (儆) 、 “” (警) 、“” (憼)五個字義相同或近似的字。 《說文》分別釋: “苟, 慎言也。” “敬,肅也。” “儆,戒也。” “警,戒也。” “憼,敬也。” 隸書(漢《封龍山碑》等)分別寫作 “”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憼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憼
中国大陆
台湾 憼
台湾
香港 憼
香港
日本 憼
日本
韩国 憼
韩国
旧字形 憼
旧字形

憼字說文解字

【卷十】【心】

『說文解字』

敬也。从心从敬,敬亦聲。居影切

『說文解字注』

(憼)敬也。敬之在心者也。从心敬。敬亦聲。居影切。十一部。

憼字解釋

憼字基本屬性

  1. 憼的部首:心部外筆畫:12筆畫總數:16倉頡號碼:tkp

  2. 四角號碼:48334鄭碼查詢:ermwBig5編碼:ECE1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61BC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敬儆儆 敬

憼字基本含義

1. 憼 [jǐng]2. 憼 [jìng]

憼 [jǐng]
  1. 古同“儆”。警示,警告,警醒。

憼 [jìng]
  1. 古同“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