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進”是向前行走。 《說文》: “進, 登也。 ” 甲骨文寫作“、
”。上邊是“隹” (讀zhuī鳥形) ; 下邊是“止(趾)” ,表示腳。因鳥隻能前進不能後退,用來表示進義十分巧妙。金文、楚帛書及小篆加表示行動、行走的“彳” (讀chì)和“辵” (讀chuò), 順序寫作“
、
、
” 。字形不同, 字義無別。 隸書( 《景君碑》 )將“
” (辵)寫作“
” , “
”(隹)寫作“
” 。成為今文。
“趡” (讀cuǐ)是走,動。奔跑。與 “進” 屬同源異寫字。金文、小篆寫作 “、
” 。 左邊是行走的 “走” ; 右邊是 “隹” 。 與 “進” 的構成字義相同。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二】【走】
『說文解字』
動也。从走隹聲。《春秋傳》曰:“盟于趡。”趡,地名。千水切
『說文解字注』
(趡)動也。楊雄河東賦曰。神騰鬼趡。師古子𥬇才𥬇二反。按說文有趡無趭。廣雅釋室。騰趭犇也。曹音子肖。今疑趭恐誤字。子肖恐誤音耳。然大人賦曰。騰而狂趭。師古音醮。吳都賦。狂趭獷猤。李子召反。則古非無趭字矣。从走。隹聲。千水切。十五部。春秋傳曰。盟于趡。見桓十七年。陸翠軌反。趡地名。此三字後人增。
趡的部首:走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5倉頡號碼:goog
四角號碼:40801鄭碼查詢:boniBig5編碼:E7F1gb2312碼:none
uni-code:基本区 U+8DA1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下包围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踓
奔跑:“蔑蒙踴躍,騰而狂~。”
中國春秋時魯國地名,在今山東省泗水縣和鄒城市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