棑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
棑的基本解釋
棑
【繁體漢字】棑,【漢語拼音】pái,bèi,【漢字註音】ㄆㄞˊ
【語音朗讀】
【辰集中】【木】【棑字五行屬】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薄佳切【集韻】【類篇】蒲皆切,𠀤音牌。
【唐韻】棑,筏也。
又【類篇】盾也。
又【唐韻】蒲拜切【集韻】步拜切,𠀤音憊。
【廣韻】木名。
【玉篇】船後棑木。又【類篇】蒲蓋切,音斾。舟前木。
又【集韻】蒲昧切,音佩。義同。
詞條更新時間:2025-05-01
棑的部首:木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2倉頡號碼:dlmy
四角號碼:41911鄭碼查詢:fkcBig5編碼:D9D3gb2312碼:none
uni-code:基本区 U+68D1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形声;从木、非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
1. 棑 [pái]2. 棑 [bèi]3. 棑 [pèi]
水上交通工具,用竹木等平擺著連接起來做成,即筏子:乘木~過河。
紮成排的竹、木,便於隨水運走:放竹~。
盾。
古書上說的一種樹。
舟前木。
子集醜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集備考補遺考證按部首查詢康熙字典起名大全康熙字典
纊櫇𠀈𧬨墵𦐎矺贀𨑆𢈦𧕴𧉋灾潀𡚇㝞𤇲𨞶𥣌蜝𢥜𧆣𦪘𪂤蹷沮䉌𢡔𩼂𥟽𨟃𤹎讙㗍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