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震
【繁體漢字】震,【漢語拼音】zhèn,【漢字註音】ㄓㄣˋ
【語音朗讀】
【戌集中】【雨】【震字五行屬水】
【戌集中】【雨字部】
〔古文〕𩆉【唐韻】章刃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刃切,𠀤音振。
【說文】劈歷振物者。从雨辰聲。
【註】徐鉉曰:今俗別作霹靂,非是。
【易·說卦】震爲雷。
【詩·小雅】㷸㷸震電。
【傳】震,雷也。
【春秋·僖十五年】震夷伯之廟。
【疏】雷之甚者爲震。
【釋名】震,戰也。所擊輒破,若攻戰也。
又卦名。
【易·說卦】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
又【易·說卦】震,動也。
【書·舜典】震驚朕師。
【盤庚】爾謂朕,曷震動萬民以遷。
【詩·周頌】薄言震之。莫不震𤴁。
【春秋·文九年】地震。
【疏】公羊傳曰:震者何,動地也。
【周語】伯陽父曰陽伏而不能出,隂迫而不能𤇏,於是有地震。
又【爾雅·釋詁】震,懼也。
【易·震卦】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又【廣韻】威也。
【易·未濟】震用伐鬼方。
【詩·大雅】王奮厥武,如震如怒。
又【廣韻】起也。
【易·雜卦傳】震,起也。
又【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驚之,叛者九國。震之者何,猶曰振振然。
又【爾雅·釋詁】娠,震動也。
【註】娠,猶震也。
【疏】大雅生民云:載震載夙。昭元年左傳曰:邑姜方震大叔。哀元年左傳曰:后緡方震。皆謂有身爲震,故云娠猶震也。
又【書·禹貢】震澤底定。
【傳】震澤,吳南太湖名。
又【集韻】升人切,音申。與娠同。女姙身動也。
【左傳·震動釋文】震又音申,懷姙也。
【集韻】通作㑗。
又【集韻】一曰官婢女隷謂之娠。
又【韻會】【正韻】𠀤之人切,音眞。怒也。
【班固·東都賦】赫然發憤,應者雲興。霆擊昆陽,憑怒雷震。
【前漢·敘傳】票騎冠軍,猋勇紛紜。長驅六舉,電擊雷震。
【註】師古曰:震音之人反。
又【字彙補】震旦,中國也。
【梁書】盤盤國稱梁主爲震旦天子。从之人切。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30
“震” 指霹靂,即打雷時的震撼。《說文》: “震,霹靂,振物者。從雨, 辰聲。 ” “說文籀文” 、楚帛書、 小篆、 《三體石經》等分別寫作“、
、
、
、
” 。 盡管字形明顯不同, 但以 “雨”作義符是統一的。 其中“說文籀文”字形尤為複雜,上邊是 “雨”表示 “震” (霹靂)是一種天象,下邊由 “雲” 、“爻爻” 、“火火” 和煮食器 “鬲” 組成。打雷時陰雨天必然有 “雲” ,“爻” 是交錯的意思,指陰陽(電)碰撞,“火火”燒 “鬲”煮食, 火光, 雲煙, 沸聲, 正可形容天空情景。 《三體石經》寫作 “
” , 上邊是“雲”字,下邊是“火”和“戈” ,用戰爭的場麵形容雷震也很生動。小篆規範筆畫後寫作 “
” , 以 “雨”作形, 以 “辰” 為聲, 成為形聲字。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十一】【雨】
《說文解字》
劈歴,振物者。从雨辰聲。《春秋傳》曰:“震夷伯之廟。”
𩇒,籒文震。章刃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霹靂,非是。
《說文解字注》
(震)劈歷振物者。劈歷、疾雷之名。釋天曰。疾靁爲霆。倉頡篇曰。霆、霹靂也。然則古謂之霆。許謂之震。詩十月之交、春秋隱九年、僖十五年皆言震。振與震㬪韵。春秋正義引作震物爲長。以能震物而謂之震也。引申之、凡動謂之震。辰下曰。震也。从雨。辰聲。章刃切。十三部。古多讀平聲。春秋傳曰。震夷伯之廟。左氏僖十五年經、傳皆有之。必引此者、以爲劈歷震物之證也。史記殷武乙暴靁震死。神道設敎之至㬎者也。
(𩇒)籒文震。
震的部首:雨部外筆畫:7筆畫總數:15倉頡號碼:mbmmv
四角號碼:10232鄭碼查詢:fvghBig5編碼:BE5Fgb2312碼:D5F0
uni-code:基本区 U+9707首尾分解:雨辰部件分解:雨辰
造字法:形声;从雨、辰声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水
異體字:誫𩇒誫 𨌑 𩆉 𩇒 𩇒
疾雷(霹靂)使物體振動:“~夷伯之廟”。~霆。
雷:“燁燁~電。”
巨大的力等使物體劇烈顫動:~撼。~蕩。~顫。~響。~動。聲~遐邇。
迅速或劇烈地顫動:地~。身子不由得一~。
特指“地震”:~災。~源。~中。~級。~情。防~。抗~。餘~。
〔~旦〕佛教經籍中的譯名,指中國。
驚恐或情緒過分激動:~驚。~怒。~駭。~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