趠字康熙字典熱度:639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chuō,zhuó,【漢字註音】ㄔㄨㄛ

【語音朗讀】

【酉集中】【走】【趠字五行屬】

【酉集中】【走字部】

【廣韻】【集韻】𠀤敕角切,音晫。與逴同。

【說文】遠也。

【晉書·曹毗傳】趠不希騄駬之蹤。

又【類篇】一曰蹇也。

又【集韻】他弔切,音糶。與趒同。

【類篇】越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敕敎切,音掉。

【玉篇】行貌。

【類篇】超也。

【韻會】通作踔。

又【集韻】丑交切,音䫸。義同。

又【集韻】竹角切,音琢。疾走也。

又風名。吳中梅雨旣過,淸風彌旬,謂之舶趠風。蘇軾有舶趠風詩。

詞條更新時間:2025-05-01

趠字的字形演變


厚趠方鼎(金)
西周早期

上(1).性.35(楚)

說文‧走部

楷書

趠字的金文


厚趠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730

趠字的象形文

讀音:chuò


金文;

侯馬盟書;

小篆趠;

小篆逴;

小篆踔

讀音:chuò

“趠”與“逴”、“踔”屬音同義近的字群,都與足部的行走有關。都具有跳躍遠行的意思。“趠、逴、踔”三個字左邊的形義符分別為行走的“走”,俗稱“走之”的“辵”和走路的肢體部位“足”,而右邊使用了共同的義符“卓”。《說文》對“趠、逴”二字均釋為“遠也”,對“踔”釋為“跳也”。三個字的金文、小篆分別寫作“” (趠),“”(逴),“”(踔)。

圖為“象形字書畫”造形

趠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趠
中国大陆
台湾 趠
台湾
香港 趠
香港
日本 趠
日本
韩国 趠
韩国
旧字形 趠
旧字形

趠字說文解字

【卷二】【走】

『說文解字』

遠也。从走卓聲。敕角切

『說文解字注』

(趠)遠也。?部曰。逴、遠也。音義同。上林賦。捷垂條。逴希閒。玄應引如是。史記作踔。郭璞曰。踔、懸擿也。吳都賦。狖鼯猓然。騰趠飛超。按許云遠者、騰擲所到遠也。从走。卓聲。敕角切。李善吐敎切。今俗語如綽。二部。

趠字解釋

趠字基本屬性

  1. 趠的部首:走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5倉頡號碼:goyaj

  2. 四角號碼:41804鄭碼查詢:bokeBig5編碼:E7EF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8DA0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下包围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趒超踔逴超 趒 踔 𢔄 𧻠 逴

趠字基本含義

1. 趠 [chuō]2. 趠 [zhuó]

趠 [chuō]
  1. 古同“踔”。

趠 [zhuó]
  1. 超絕;特出。

  2. 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