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皮” 是個部首字。指動植物的表皮層。《說文》: “皮,剝取獸革者謂之皮。 ”金文、 石鼓文均象 “” (手)持 “
” (皮鏟)剝獸皮的形狀。用手持某專業工具來表示某項工作,是很高明的創意,如同今人用鐮刀斧頭表示工農一樣。“說文古文、籀文” 及小篆字形變化較大,但均有一 “
” (手)形表示勞作。 隸書(漢簡)寫作 “
、
” , 失形而成為今文。
“皮” 作為部首與其他字符組成很多表示表皮的字。如加 “水”( 氵 )成 “波” , 古陶文、 古璽文、 小篆分別寫作 “、
、
” 。用 “氵 、 皮” 表示波是在大水之表皮湧動; “皮” 加 “包” 成 “
”(皰), 表示臉部長得皰; 加 “幹” 成“
” (皯), 表示麵部黑氣。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圖為 “象形字書畫” 《太和圖》 (局部)
【卷三】【皮】
『說文解字』
面生气也。从皮包聲。旁教切
『說文解字注』
(皰)面生气也。玉篇作面皮生氣也。玄應書一作面生熱氣也。淮南。潰小皰而發痤疽。高曰。皰、面氣也。玄應引作靤。从皮。包聲。旁敎切。古音在三部。
皰的部首:皮部外筆畫:5筆畫總數:10倉頡號碼:depru
四角號碼:47212鄭碼查詢:xiryBig5編碼:AF70gb2312碼:F0E5
uni-code:基本区 U+76B0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靤䶌 靤 𤿔 𦝐 𦫗 𦫱 𦡕
同“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