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從
【繁體漢字】從,【漢語拼音】cóng,zòng,【漢字註音】ㄘㄨㄥˊ
【語音朗讀】
【寅集下】【彳】【從字五行屬】
【寅集下】【彳字部】
【廣韻】疾容切【集韻】【韻會】【正韻】牆容切,𠀤俗平聲。
【說文】本作从。相聽也。
【書·益稷】汝無面從。
【說命】后從諫則聖。
又【廣韻】就也。
【易·乾卦】雲從龍,風從虎。
【禮·曲禮】謀于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
又【爾雅·釋詁】自也。
【詩·小雅】伊誰云從。
【箋】言譖我者,是言從誰生乎。
【晉書·明帝紀】不聞人從日邊來。
又姓。
【廣韻】漢有將軍從公。
【何氏姓苑】今東筦人。
又【廣韻】【集韻】𠀤七恭切,促平聲。
【廣韻】從容也。
【正韻】從容,舒緩貌。
【書·君𨻰】從容以和。
【禮·中庸】從容中道。
又【集韻】書容切,音舂。從容,久意。
【禮·學記】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
又【集韻】將容切,音蹤。東西曰衡,南北曰從。
【詩·齊風】衡從其畝。
【史記·蘇秦傳】從合則楚王,衡成則秦帝。
又與蹤通。
【史記·聶政傳】重自𠛬以絕從。
【前漢·張湯傳】從迹安起。
又【集韻】祖動切,音總。太高貌。
【韻會】髻高也。
【禮·檀弓】尔無從從爾。
又【集韻】鋤江切,浞平聲。義同。
又【唐韻】慈用切【集韻】【類篇】【韻會】才用切,𠀤俗去聲。
【說文】本作𨑢。隨行也。
【詩·齊風】其從如雲。
【論語】從我者,其由與。
又【韻會】從天子曰法從,侍從。
【書·囧命】其侍御僕從。
【前漢·揚雄傳】趙昭儀,每上甘泉常法從。
【註】師古曰:以法言當從耳。一曰從,法駕也。
【後漢·百官志】羽林郞掌宿衞侍從。
又【集韻】【類篇】𠀤似用切,音頌。同宗也。
【爾雅·釋親】父之世父,叔父爲從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爲從祖,祖母。
【釋名】從祖父母,言從己親祖別而下也,亦言隨從己祖以爲名也。
又【集韻】子用切。與縱同。
【禮·曲禮】欲不可從。
【論語】從之純如也。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30
“從”是“從” 的簡化字,古已有之。但“從”有“比”義,時有混淆;而 “從” (從)則專指二人(或三人)相從,引申為追隨、順從等義。《說文》: “從(從) ,隨行也。從辵,從從,從亦聲。” 甲骨文的 “從” 字寫作 “” 或 “
” , 正是一人或二人相隨於後的形狀。 後加義符 “止” , 寫作 “
” 。 金文寫法很雜, 屬文字未統一前的混亂現象, 但基本字素仍是在“從” 的基礎上增加表示 “行” (省文 “彳” )或 “辵” (讀chuò)的字符表示動詞。小篆繼承甲骨文和金文的寫法, 分別寫作 “
” (從)和 “
”(從)。隸書(漢《禮器碑》 )將篆書的“辵、從”重新組合, 寫作“
” 。從此跳出古文字的行列。今簡化字用“從” ,使古字恢複了新生。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八】【从】
『說文解字』
隨行也。从辵从,从亦聲。慈用切
『說文解字注』
(從)隨行也。以从辵,故云隨行。齊風:並驅從兩肩兮。傳曰:從,逐也,逐亦隨也。釋詁曰:從,自也。其引伸之義也,又引伸訓順。春秋經:從祀先公。左傳曰:順祀先公,是從訓順也。左傳:使亂大從。王肅曰:從,順也。左傳: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謂不肎順其長幼之次也。引伸爲主從,爲從横,爲操從。亦假縱爲之。从从辵。舊作辵从,今正。从辵者,隨行也。主从不主辵,故不入辵部。从亦聲。慈用切。九部。按大徐以去韵別於平韵,非也。當疾容切。
從的部首:彳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1倉頡號碼:hoooo
四角號碼:28281鄭碼查詢:oioiBig5編碼:B171gb2312碼:B4D3
uni-code:基本区 U+5F9E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苁鬃蹤从従徔𨑢𨒀𨒁䢨 从 従 苁 𠘬 𠚪 𠠴 𢓅 𨑢 𨑹 𨒀 蹤 鬃 徔𨑢𨒀𨒁𨑢𨒀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