辤字康熙字典熱度:420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cí,【漢字註音】ㄘˊ

【語音朗讀】

【酉集下】【辛】【辤字五行屬】

【酉集下】【辛字部】

同辭。

【說文】不受也。从辛从受。受卽爲辛,宜辤之也。

又與文辭之辭通用。

【魏志·楊修傳】絕妙好辤。

詞條更新時間:2025-05-01

辤字的字形演變


伯六司辛方鼎(金)
西周早期

𦅫鎛(金)
春秋中期

說文籀文

說文‧辛部

兩詔楕量(篆)

定縣竹簡49(隸)
西漢

吳谷朗碑(隸)
孫吳

流沙簡.補遺1.12(隸)
東漢

晉孫夫人碑(隸)
西晉

楷書

辤字的象形文

讀音:cí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5;

說文籀文;

說文籀文;

秦簡;

石鼓文;

小篆辭;

小篆辤;

小篆詞;

三體石經

讀音:cí

“辭、辤、辭、詞”幾個字讀音相同,時有混用,但從字源上講確有明顯區別。 “辭”字的金文1、 “說文籀文” 、石鼓文、小篆寫作“” ,左邊用上下兩隻手在整治亂絲的“𤔔”和右邊表示管理者的“司”組成, 會意治理。金文2-3寫作“” , 增加了語言的“言”和表示刑罰的“辛” , 於是有了罪過、訟詞的意思。《說文》稱: “辭,訟也。” “辭”字的金文4-5、“說文籀文”寫作“” ,左邊是聲符“㠯” (讀yǐ), 也表示何, 什麼。右邊是“辛” , 表示規避, 避免。到小篆時寫作“” , 與“辤”有了關聯, 即《說文》所說“辤,不受也” ,後多表示告辭,辭別。這個字後被簡化為“辭”。最晚出現的是“詞” , 僅見小篆, 寫作“” 。左邊是語言的“言” , 右邊是表示掌控的“司” ,會意用語言表達內心想法。故《說文》: “詞,意內而言外也。”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辤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辤
中国大陆
台湾 辤
台湾
日本 辤
日本
韩国 辤
韩国
旧字形 辤
旧字形

辤字說文解字

【卷十四】【辛】

《說文解字》

不受也。从辛从受。受辛宜辤之。辝,籒文辤从台。似兹切〖注〗同辭。

《說文解字注》

(辤)不受也。聘禮:辭,曰非禮也敢。注曰:辭,不受也。按經傳凡辤讓皆作辭說字,固屬叚借,而學者乃罕知有辤讓本字,或又用辤爲辭說而愈惑矣。禮經一書,多言辭曰,謂其文辭如是也。聘禮之辭曰非禮也敢,則於辭爲逗,謂辤則其辭如是也。故鄭特注之。以別於他處之言辭曰者。哀六年左傳:五辭而後許。釋文曰:辭本又作辤。从受辛。會意。受辛宜辤之也。釋會意之恉。世說新語:蔡邕題曹娥碑:黃絹幼婦,外孫虀臼。解之曰:虀臼所以受辛,辤字也。按此正當作辭。可證漢人辤辭不別耳。似茲切。一部。

(辝)籒文辤。和悅以卻之,故从台。

辤字解釋

辤字基本屬性

  1. 辤的部首:辛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5倉頡號碼:beytj

  2. 四角號碼:20441鄭碼查詢:pvxsBig5編碼:none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8FA4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辝辭辝

辤字基本含義

  1. 同“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