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辭、辤、辭、詞”幾個字讀音相同,時有混用,但從字源上講確有明顯區別。 “辭”字的金文1、 “說文籀文” 、石鼓文、小篆寫作“、
、
、
” ,左邊用上下兩隻手在整治亂絲的“𤔔”和右邊表示管理者的“司”組成, 會意治理。金文2-3寫作“
、
” , 增加了語言的“言”和表示刑罰的“辛” , 於是有了罪過、訟詞的意思。《說文》稱: “辭,訟也。” “辭”字的金文4-5、“說文籀文”寫作“
、
、
” ,左邊是聲符“㠯” (讀yǐ), 也表示何, 什麼。右邊是“辛” , 表示規避, 避免。到小篆時寫作“
” , 與“辤”有了關聯, 即《說文》所說“辤,不受也” ,後多表示告辭,辭別。這個字後被簡化為“辭”。最晚出現的是“詞” , 僅見小篆, 寫作“
” 。左邊是語言的“言” , 右邊是表示掌控的“司” ,會意用語言表達內心想法。故《說文》: “詞,意內而言外也。”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十四】【辛】
《說文解字》
不受也。从辛从受。受辛宜辤之。辝,籒文辤从台。似兹切〖注〗同辭。
《說文解字注》
(辤)不受也。聘禮:辭,曰非禮也敢。注曰:辭,不受也。按經傳凡辤讓皆作辭說字,固屬叚借,而學者乃罕知有辤讓本字,或又用辤爲辭說而愈惑矣。禮經一書,多言辭曰,謂其文辭如是也。聘禮之辭曰非禮也敢,則於辭爲逗,謂辤則其辭如是也。故鄭特注之。以別於他處之言辭曰者。哀六年左傳:五辭而後許。釋文曰:辭本又作辤。从受辛。會意。受辛宜辤之也。釋會意之恉。世說新語:蔡邕題曹娥碑:黃絹幼婦,外孫虀臼。解之曰:虀臼所以受辛,辤字也。按此正當作辭。可證漢人辤辭不別耳。似茲切。一部。
(辝)籒文辤。和悅以卻之,故从台。
辤的部首:辛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5倉頡號碼:beytj
四角號碼:20441鄭碼查詢:pvxsBig5編碼:nonegb2312碼:none
uni-code:基本区 U+8FA4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辝辭辝
同“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