鞄字康熙字典熱度:605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páo,【漢字註音】ㄆㄠˊ

【語音朗讀】

【戌集中】【革】【鞄字五行屬】

【戌集中】【革字部】

【廣韻】【集韻】𠀤匹角切,音璞。

【說文】柔革工也。讀若朴。

【周禮·冬官考工記·攻皮之工函鮑韗韋裘註】鮑,或爲鞄。倉頡篇有鞄𠤦。

【釋文】鞄,匹學切。劉音僕。

又【唐韻】蒲角切【集韻】弼角切,𠀤音雹。又【集韻】蒲沃切,音僕。又匹沃切,砲入聲。又【廣韻】薄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交切,𠀤音庖。又【廣韻】蒲巧切【集韻】【韻會】【正韻】部巧切,𠀤音鮑。又【廣韻】防敎切【集韻】皮敎切【韻會】【正韻】步敎切,𠀤音鉋。義𠀤同。𠤦字原作北下宛。鞄𠤦或鞄䆓。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30

鞄字的字形演變


𦅫鎛(金)
春秋中期

齊𩍂氏鐘(金)
春秋晚期

說文‧革部

老子乙前94下(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楷書

鞄字的象形文

讀音:páo


金文1;

金文2;

小篆鞄;

小篆鮑;

漢簡;

隸書

讀音:páo

“鞄” 是古代有名的皮革工匠(家族) 。《說文》 : “鞄,柔革工也。從革,包聲。讀若樸。《周禮》曰: ‘柔皮之工鮑氏。’ ” “鞄” 即“鮑”也。這裏說的 “鮑”並非鮑魚,而是一位叫作 “鮑” 的工匠。金文寫作“” , 由 “陶革”組成。筆者認為是指製陶和製革的行業, 未必專指某人。 小篆寫作 “” , 始確立為 “從革, 包聲” 的形聲字。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鞄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鞄
中国大陆
台湾 鞄
台湾
香港 鞄
香港
日本 鞄
日本
韩国 鞄
韩国
旧字形 鞄
旧字形

鞄字說文解字

【卷三】【革】

『說文解字』

柔革工也。从革包聲。讀若朴。《周禮》曰:“柔皮之工鮑氏。”鞄卽鮑也。蒲角切

『說文解字注』

(鞄)柔革工也。从革。包聲。蒲角切。古音在二部。讀若朴。朴在三部。合音㝡近。劉昌宗音僕。周禮曰。柔皮之工鮑氏。鮑卽鞄也。鮑鞄字舊互譌。今正。考工記。攻皮之工五。函鮑䩵韋裘。先鄭云。鮑讀如鮑魚之鮑。書或爲鞄。蒼頡篇有鞄?。又鮑人之事。後鄭云。鮑、故書或作鞄。許云鮑卽鞄者、謂周禮之鮑卽蒼頡篇之鞄。鞄正字。鮑假借。?部云。易曰突如其來如。不孝子突出。不容於内也。?卽易突字也。謂?正字。突假借。文意正相似。

鞄字解釋

鞄字基本屬性

  1. 鞄的部首:革部外筆畫:5筆畫總數:14倉頡號碼:tjpru

  2. 四角號碼:47512鄭碼查詢:eeryBig5編碼:E4C6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9784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包匏包 匏 䩝 𩊋 𩋲 𩍂 𩎘 𩎾

鞄字基本含義

  1. 古指製皮革的工人。

  2. 古同“匏”,八音之一。

  3. 古同“枹”,鼓槌。

  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