惛字康熙字典熱度:331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hūn,mèn,【漢字註音】ㄏㄨㄣ

【語音朗讀】

【卯集上】【心】【惛字五行屬】

【卯集上】【心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昆切,音昏。

【說文】不憭也。从心昏聲。

【廣韻】不明了也。

【正韻】心不明也。

【集韻】或作怋忯。

又【集韻】弭盡切,音泯。昏意也。

【莊子·知北遊】惛然若亡而存。郭象讀。

又【集韻】虎本切【韻會】虛本切,𠀤音𪑕。

【韻會小補】惛懣,忽疾貌。

又【廣韻】呼悶切【集韻】【韻會】【正韻】呼困切,𠀤音焝。

【廣韻】迷忘也。

【禮·曲禮】八十九十曰耄。

【註】耄,惛忘也。

【管子·四時篇】五漫漫,六惛惛,孰知之哉。

又【集韻】【韻會】𠀤莫困切。與悶同。

【說文】懣也。或作惛。◎按惽惛古書錯見,大扺皆通。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30

惛字的字形演變


郭.性.64(楚)

說文‧心部

楷書

惛字的象形文

讀音:hūn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小篆昏;

小篆閽;

小篆惛;

隸書

讀音:hūn

“昏” 指傍晚太陽落山時分。《說文》 : “昏,日冥也。從日,氐省。氐者,下也。一曰民聲。” 這裏講的 “氐省” 是指 “昏” 字上邊的“氐” 字省去下邊的一點。其實 “氐” 字的甲骨文與 “昏” 字的甲骨文字形近似,隻是少了 “日” 字裏的一點(詳見 “氐” 字釋文)。“昏” 字甲骨文寫作“” , 是人彎下腰用手指落到地平線的日 (太陽)的形狀,表示太陽落下的時候是黃昏。

與 “昏” 義有關的字有 “閽” , 小篆寫作“” , 即 “門” 內一 “昏”字, 是古代負責天黑時關閉大門的差役。 另一字是“惛” , 小篆寫作“” ,由 “心” (忄)和 “昏”組成,表示心裏不明亮,糊塗。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惛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惛
中国大陆
台湾 惛
台湾
香港 惛
香港
日本 惛
日本
韩国 惛
韩国
旧字形 惛
旧字形

惛字說文解字

【卷十】【心】

『說文解字』

不憭也。从心昬聲。呼昆切

『說文解字注』

(惛)不憭也。憭、慧也。从心。昏聲。呼昆切。十三部。

惛字解釋

惛字基本屬性

  1. 惛的部首:心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1倉頡號碼:phpa

  2. 四角號碼:92064鄭碼查詢:urkBig5編碼:D55F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60DB首尾分解:忄昏部件分解:忄氏日

  4. 造字法:形声;从忄、昏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怋惽昏惽怋 惽 𩇇 昏 䫒惽

惛字基本含義

1. 惛 [hūn]2. 惛 [mèn]

惛 [hūn]
  1. 古同“昏”,迷亂;糊塗:“心以利傾,智以勢~。”

惛 [mèn]
  1. 古通“悶”,鬱悶:“上為天子而不驕,下為匹夫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