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僮
【繁體漢字】僮,【漢語拼音】tóng,zhuàng,【漢字註音】ㄊㄨㄥˊ
【語音朗讀】
【子集中】【人】【僮字五行屬金】
【子集中】【人字部】
【唐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𠀤音同。
【說文】未冠也。又【前漢·衞靑傳註】僮者,婢妾之總稱。
【史記·貨殖傳】卓王孫家僮八百人。
【前漢·張安世傳】僮七百人,皆有手技。
【玉篇】僮幼迷荒者。
【詩·鄭風】狂僮之狂也且。
【傳】狂行僮昏所化也。
【廣雅】僮,癡也。今爲童。
又無知貌。
【揚子·太玄經】物僮然未有知。
又竦敬貌。
【詩·召南】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徐,僮,取慮三縣名,屬臨淮郡。
又姓。漢交趾刺史僮尹。
【鄭樵·族略】卽童姓。或从人,以別其族。 【韻會】《說文》童,孥也。僮,幼也。今以僮幼字作童,童僕字作僮,相承失也。
詞條更新時間:2025-05-01
“童”字本義是古代因犯罪或被俘淪為奴隸的男子。《說文》: “童,男有罪曰奴, 奴曰童, 女曰妾。 ” 金文寫作 “、
、
” , 上邊均有一表示為奴隸刺標誌的刀, 即 “䇂” (讀qiān ) , 中間的眼目表明是被 “䇂”刺瞎一隻眼(詳見 “民” 釋文)的奴隸,下邊的 “東” 是大口袋,“橐” 的初文,表示 “東西” ,或為強調東西的沉重,又加 “土” 字。“說文籀文”寫作 “
” , 字形雖異, 結構近似。 小篆寫作 “
” 。 因古時奴隸的孩子也是奴隸, 小篆另加一 “亻” (人)旁作 “
” , 表示未成年的男奴。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八】【人】
《說文解字》
未冠也。从人童聲。徒紅切
《說文解字注》
(僮)未冠也。䇂部曰:男有辠曰奴。奴曰童。按說文僮童之訓與後人所用正相反,如穜種二篆之比。今經傳僮子字皆作童子,非古也。襍記注曰:童,未成人之稱。學記注曰:成童,十五以上。引伸爲僮蒙。玉篇引詩:狂僮之狂也且。傳曰:狂行,僮昏所化也。廣雅曰:僮,癡也。若召南僮僮,竦敬也。則又如愚之義也。从人童聲。徒紅切。九部。
僮的部首:人部外筆畫:12筆畫總數:14倉頡號碼:oytg
四角號碼:20215鄭碼查詢:nskbBig5編碼:B9ADgb2312碼:D9D7
uni-code:基本区 U+50EE首尾分解:亻童部件分解:亻立里
造字法:形声;从亻、童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金
異體字:偅壯獞偅 壯 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