瑱字康熙字典熱度:700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tiàn,tián,【漢字註音】

【語音朗讀】

【午集上】【玉】【瑱字五行屬】

【午集上】【玉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甸切,音䀖。

【說文】以玉充耳也。

【詩·鄘風】玉之瑱也。

【傳】瑱,塞耳也。

【衞風】充耳琇瑩。

【傳】充耳謂之瑱。天子玉瑱,諸侯以石。

【禮·檀弓】練角瑱。

【註】小祥後以角爲之。

又【廣韻】玉名。

【江淹·雜體詩】巡華過盈瑱。

【註】盈瑱,盈尺之玉也。

又【郭璞·江賦】金精玉英,瑱其裏。

【註】瑱,他見反。瑱,謂文采相雜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陟刃切【正韻】之刃切,𠀤音鎭。充耳玉也。

【釋名】瑱,鎭也。懸珠當耳旁,不使妄聽,自鎭重也。

又玉名。

【周禮·秋官·小行人】王用瑱圭。

【釋文】瑱,宜作鎭音。

【楚辭·九歌】瑤席兮玉瑱。

【註】瑱,音鎮。

又人名。

【正韻】唐將來瑱。

又【集韻】他典切,音腆。玉也。

又堂練切,音電。玉名。

又【正韻】之人切,音眞。同鎭。又玉充耳。

又音田。

【後漢·班固傳】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飾璫。

【註】廣雅曰:瑱,音田。礩也。又【𨻰琳·神女賦】紆𤣥靈之鬢髢兮,珥明月之雙瑱。結金鑠之婀娜兮,飛羽𥙞之翩翩。

【韻補】叶亭年切,音田。 【說文】或作𦗁。

【集韻】亦作琠𤩴。 考證:〔【後漢·班固傳】雕玉瑱以所楹,裁金璧以飾璫。〕 謹照原文所改居。

詞條更新時間:2025-05-01

瑱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玉部

說文或體

孔宙碑陰(隸)
東漢

楷書

瑱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瑱
中国大陆
台湾 瑱
台湾
香港 瑱
香港
日本 瑱
日本
韩国 瑱
韩国
旧字形 瑱
旧字形

瑱字說文解字

【卷一】【玉】

『說文解字』

以玉充耳也。从玉眞聲。《詩》曰:“玉之瑱兮。”𦗁,瑱或从耳。他甸切〖注〗臣鉉等曰:今充耳字更从玉㫄充,非是。

『說文解字注』

(瑱)㠯玉充耳也。詩毛傳曰。瑱、塞耳也。又曰。充耳謂之瑱。天子玉瑱。諸矦以石。按瑱不皆以玉。許專云以玉者、爲其字之从玉也。凡字从某爲某之屬。許君必言其故。从王。眞聲。佗甸切。十二部。詩曰。玉之瑱兮。鄘君子偕老文。今詩兮作也。女部又引邦之媛兮。可知此篇也字古皆作兮。孫毓詩評亦引玉之瑱兮。

(𦗁)或从耳。攷工記注引左傳。縳一如瑱。釋文曰。瑱本或作𦗁。耳形眞聲。不入耳部者、爲其同字異處。且難定其正體或體。凡附見之例𦕑此。

瑱字解釋

瑱字基本屬性

  1. 瑱的部首:玉部外筆畫:10筆畫總數:14倉頡號碼:mgjbc

  2. 四角號碼:14181鄭碼查詢:celoBig5編碼:E2D0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7471首尾分解:王真部件分解:王十具

  4. 造字法: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瑱𦗁琠 顛 𤩱 𦔿 𦗁 鎮 瑱瑱𦗁

瑱字基本含義

1. 瑱 [tiàn]2. 瑱 [zhèn]

瑱 [tiàn]
  1. 古人冠冕上垂在兩側的裝飾物,用玉、石、貝等製成。

  2. 美玉:“榮重饋兼金,巡華過盈~。”

  3. 古通“填”,填充:“金精玉英~其裏。”

瑱 [zhèn]
  1. 鎮壓坐席的玉器: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