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陶”是指用粘土燒製的瓦器。《禮記·郊特牲》: “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牲也。”金文1-2象一人彎腰製陶的形象,懷中的 “缶” 是搗泥和成形用的工具一杵, 此時為“匋”字。 金文4-5在右邊加一“” (阜), 阜字橫看是“
” (土山形), 是代表土坡的形符, 表示製陶要就地取土, 並由一人勞作變成多人。古文字中常用二個或三個表示眾多,由此可見當時的製陶業已具有一定規模。金文6-7下加 “革” ,是上古治革工人名 “鞄” (讀páo),與製陶工相同。小篆在規範筆畫時,將缶環抱在人的懷裏,作為製坯繪飾的工藝動作也無不可。隸書(漢《禮器碑》 )寫作“
” 。 陶又指上古君王堯居住過的地名,後專指山東定陶縣。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五】【缶】
『說文解字』
瓦器也。从缶,包省聲。古者昆吾作匋。案:《史篇》讀與缶同。徒刀切
『說文解字注』
(匋)作瓦器也。作字各本無。今依玉篇補。大雅。陶復陶穴。箋云。復穴皆如陶然。正義引說文。匋、瓦器竈也。按穴部云。窯、燒瓦竈也。瓦部云。甄、匋也。然則依玉篇爲長。作瓦器者。䍍之燒之。皆是其事。故匋之字次於䍍。今字作陶。陶行而匋廢矣。陶見𨸏部。再成丘也。从缶。包省聲。疑作勹聲亦是。皆形聲包會意也。徒刀切。古音在三部。古者昆吾作匋。裴駰曰。出世本。吕覽。昆吾作陶。高云。昆吾、顓頊之後。吳回、黎之孫。陸終之子。己姓也。爲夏伯。制作陶冶。挻埴爲器。按顓頊產老童。老童產黎。左傳云顓頊氏有子曰黎爲祝融是也。帝嚳誅黎。而以其弟吳回爲黎後。奉黎之祀。故高云吳回、黎之孫。實則吳回之孫也。國語。昆吾爲夏伯。韋云。昆吾、祝融之孫。陸終第二子。名樊。爲己姓。封於昆吾衞是也。其後夏衰。昆吾爲夏伯。遷於舊許。按帝繫、世本皆言昆吾者衞是也。昆吾始封在衞。故哀十七年左傳衞矦夢見人登昆吾之觀也。其後遷於舊許。故昭十二年傳楚靈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舊許是宅也。其後滅於湯。商頌云。韋顧旣伐。昆吾夏桀。楚世家曰。昆吾氏、夏之時嘗爲侯伯。桀之時湯滅之是也。據高說是始封之昆吾作匋。據古史考云夏時昆吾氏作瓦。張華博物志云桀作瓦。尸子云夏桀臣昆吾作陶。是謂湯所滅之昆吾與桀作匋。以舜匋河濵而有虞氏上匋𣃔之。則高說是而他說失之也。案史篇讀與缶同。許書言案者二條。疑後人所羼入。史篇者、史籒所作大篆十五篇也。詳皕部。讀與缶同者、謂史篇以匋爲缶。古文假借也。匋與缶古音同在三部。故得相假借。據此可知史篇四言成文。如後世倉頡、爰歷之體。